依托“大黄山”资源禀赋 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依托“大黄山”资源禀赋 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皖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市场空间广阔的区域。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提议并报请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正式批复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示范区的三大战略定位,即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2021年10月,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支持黄山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也是深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示范区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为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核心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打好“黄山牌”,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黄山”的概念,包括核心区4市18县(市、区),这些地区资源、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都十分突出。

一是山水人文资源得天独厚。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群峰竞秀,黄山风景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桂冠于一身。长江、新安江、秋浦河数流穿境,太平湖、花亭湖、升金湖镶嵌其间。9000多处传统古民居古村落星罗棋布。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等影响深远。

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500公里范围内,涉及长三角和中部地区两大国家战略板块,合福、杭黄、宁安等高铁线路实现了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地区主要城市的连通。其中,杭黄铁路串联起4个世界遗产、7个5A级旅游景区和100多个A级旅游景区,成为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合福高铁穿行于青山秀水之间,被誉为中国“最美高铁线”。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芜湖宣城机场、天柱山机场等的航线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池州、安庆等皖江港口群,货物吞吐量占全省港口的80%以上。

三是旅游新业态持续涌现。“大黄山”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业观光、非遗民俗、茶旅融合、田园艺术季、大地景观等产品精彩纷呈;旅游民宿如雨后春笋,已发展到2700多家,形成了黟县塔川、泾县月亮湾、徽州区西溪南等一批民宿集群;研学旅游快速兴起,徽州文化、农事体验、中医药等研学内容不断丰富,“寻觅古村落的东方美学”“踏歌诗话 文房四宝”等研学产品备受青睐;皖南川藏线、九华秘境、皖浙1号风景道等成为网红自驾旅游线路;宏村高空滑翔、天柱山低空飞行、黄山168徒步等体育旅游项目深受欢迎。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示范区拥有旅游生产经营单位1.7万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8家、4A级旅游景区111家、星级饭店135家、旅行社726家。旅游投资规模持续增长,皖南旅游在建项目854个、总投资4772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5%和63%。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3年入选全国旅游集团20强。“十三五”期间,示范区接待游客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6%和19%。

当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发展氛围浓厚,文化传承创新、基础设施配套、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态势良好、成效明显。然而,面对旅游业快速转型升级和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仍面临产品开发不足、市场主体不强、产业链条不长、国际化水平不高等诸多压力和挑战。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对标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编制了“大黄山”建设行动计划初稿,围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养、商务会展”等类型,梳理出产品建设任务清单,涉及5大类25小类1269个项目,编制招商项目册,谋划了126个招商项目,投资需求2063亿元。下一步,示范区将继续谋划“大黄山”建设。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统筹要素保障,加强资源整合,突出产品的系统性、产业的联动性、区域的互动性,深入推进旅游与自然资源、交通、农业、林业等融合。

二是强化国际导向。对照国际标准,立足国际视野,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推进“四个国际化”,即国际化旅游环境、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交通、国际化旅游服务。

三是强化创新创意。通过科技赋能,推动文旅产品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数字旅游体验新场景,大力发展在线旅游、直播云游、智慧文博等新业态。通过创意赋能,实现传统产品的现代表达、时尚呈现,让徽文化、古村落、传统工艺“活”起来。通过融合赋能,不断拓展旅游新空间,催生新业态,持续推出休闲度假康养产品,打造心灵休憩地。

四是强化项目引领。重点围绕景区、度假区、风景廊道建设和闲置资源利用、夜游产品开发等,编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反哺式招商,引进旅游装备制造、工业设计、景区运营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头部企业。

五是强化产业协同。充分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依托“大黄山”资源禀赋,聚焦休闲度假、医养康养、商务会展等方向,围绕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以旅游为龙头,一二三产业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