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美好安徽“拼”起来丨阜阳:文明之风拂面来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喜迎二十大·美好安徽“拼”起来丨阜阳:文明之风拂面来

“瞧一瞧、看一看,看谁能把积分赚;走一走、转一转,我把政策来宣贯……”秋日的清晨,在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三星村,一场特殊的文化活动正在村“爱心超市”精彩上演。

宣讲者是宁建武,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驻三星村第一书记;听众是村五保户、脱贫户。随着现场朗朗上口的“快板+打油诗”,台上台下互动频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新知识悄然灌注到大伙儿心间。

成立于2021年11月,三星村的这间“爱心超市”,不仅有时常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更因一应俱全的特色农产品、学习用品等,成为村民爱来爱逛的地方。“之所以会叫爱心超市,是因为一方面超市里的物品,全部是通过爱心捐助渠道筹集;另一方面,则是运行制度特殊,村民们完成一定的任务,便可凭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宁建武告诉记者。

王振东是“爱心超市”的受益者之一。此前因参加公益岗位及技术培训,王振东获得50积分,顺利换到一桶食用油,“既能学技术,又能领‘奖品’,咋算都觉得有劲。”王振东说,现在自己信心格外足,往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落一子,全盘活。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下,三星村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将老村部、老学校等进行改造租赁,在闲置宅基地上建起养殖基地、粮食仓储中心……三星村通过有效盘活沉睡资源,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支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3000元,到2021年达到564.22万元的“巨变”。

变化的不仅仅是三星村。在全国文明村——太和县赵集乡东城村,随着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民文化生活得到持续丰富;借助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新乡贤评比等活动,村民文明素养得到持续提升;凭借便捷的交通条件以及养殖业等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迅速提升……

在颍州区京九路街道黄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气象。以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抓手,该社区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整治”“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目前,社区已有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478人,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星级志愿者”38人,学雷锋、做好事的精神在社区蔚然成风。

唱响两台“戏”,“加码”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阜阳统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通过价值的引领、文化的滋养,不断提升广大群众文明素养,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双提高。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阜阳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好人阜阳”品牌,构筑新的道德高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时代楷模1名,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0人,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8人,“中国好人”123人,“安徽好人”155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共1693人,好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一个个“红马甲”,汇聚成了温暖人心的志愿力量,一支支文明实践队伍,点亮了这座城市最质朴的感动。眼下,阜阳建成了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9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全省较早实现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还成立了2225个志愿服务组织,注册志愿者超过140万人。

“富脑袋”也要“富口袋”。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三变”改革为路径,越来越多的乡村驶入强村富民的“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近2000个;2021年,全市现金分红的村集体4个,分红金额117.53万元;福利分红的村集体28个,分红金额394.34万元。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