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大综合性科学中心之一,2022年平均每天诞生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跃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如今,以“黑马”之姿迈进“万亿俱乐部”的合肥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科创之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徐国康摄
罗云峰介绍,在合肥,可以说是举全市之力服务保障“国之重器”建设,以“舍得”的气魄,把最好的地段、最优的资源留给创新,科学中心建设已投入资金近300亿元,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如今,合肥正依托现有的科学岛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选择生态环境最优美的董铺水库北岸,规划建设近20平方公里的未来大科学城,囊括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科学小镇、成果转化区、科学服务区等多个板块。
科技成果只有产业化,才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用。“合肥始终坚持以市场导向、企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全力畅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罗云峰说。
依托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成功研制国内最紧凑医用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加速推动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化。依托稳态强磁场装置,催生出多个国家I类创新靶向药物,研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新药进入Ⅱ期临床试验。依托合肥先进光源,研发的大口径高阈值衍射光栅成功应用于国内强激光器,打破国外垄断……截至目前,合肥已先后转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成果44项,产生了中科离子、中科光栅等33家创新型企业。
事实上,合肥的晋级之路也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加持。合肥打造科创“朋友圈”决心强烈,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科技如何实现协同创新、产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合肥努力的方向。
在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上,合肥动作频频。目前,已挂牌8家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成立2个产业联盟,建成长三角首个、全国最大量子城域网,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高起点规划建设“科大硅谷”,牵头成立长三角技术转移联盟。
“回望过去,合肥的科技创新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的结果。历任主政者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双轮驱动。”罗云峰表示,合肥这座城市的创新创造不会停步,将聚力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担当国家创新使命,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同时,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持久动能,全力当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排头兵。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