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奋进青春 勇闯未来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奋进青春 勇闯未来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属于全体青年朋友的节日,我们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青年朋友们致以节日祝福!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阶段也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年龄阶段,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年轻。唯有把握当下,奋斗青春,勇闯未来,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敢想敢试敢闯,有朝气有冲劲有智慧,是青年的特点和优点,也是可贵品质。新时代新征程,为青年创造了干事创业的好平台、好机会。学业上,有良师益友带领与陪伴;工作上,有前辈们不遗余力的传帮带,有完善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生活中,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并着力解决就业、医疗、文体等方面问题……当大好时光遇见美好环境,青年奋斗,正当其时。

新时代中国青年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迎来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难得人生际遇。当然,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只有坦途没有逆境,青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只有自信自强、百折不挠、奋发向上,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荣光属于青年。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成大才、明大德,把人生理想融入到伟大事业中,把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要勤思善学,努力掌握知识技能,练就过硬本领、打牢坚实基础,成为合格的事业接班人。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展现应有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希望青年朋友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殷 骁)

贴心百姓“小妮儿”

刘晓妮(左)与村民攀谈。

刘晓妮(左)与村民攀谈。

刘晓妮喜欢大家喊她“小妮儿”,这个昵称代表群众对她的疼爱和认可。

如今,大家眼里的“小妮儿”已成长为阜南县龙王乡乡长。回望职业生涯,在村里摸爬滚打的10年,无疑是刘晓妮最浓墨重彩的一段工作经历。

2011年大学毕业后,刘晓妮被聘为省第四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家乡阜南县,投身乡村建设。聘用期满,她放弃已考取的银行工作,通过省考,来到阜南县蒙洼蓄洪区最下游的郜台乡,成为一名乡镇公务员。

2016年3月,刘晓妮被推选为乡党委委员。进班子第二天,她就主动申请包保全乡唯一深度贫困村——宁台村。

初来乍到,年纪又小,村民并不信任这个“小丫头”。刘晓妮决定用行动证明自己。

2年间,刘晓妮用耐心把村里的“难缠户”变成了调解员,以身作则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把柳编产业引到村里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鼓励因残致贫的村民潘光俊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帮助他克服疫情、汛情……宁台村也从落后村变成乡里的工作先进村,村民对刘晓妮的称呼也变成了“小妮儿”。

郜台乡最低海拔仅19.5米,又承担着保护淮河上下游的重任。2020年7月,连日暴雨,淮河上游告急。13年没有开闸蓄洪的蒙洼地区防汛压力陡增,开闸蓄洪可能性越来越大。从没经历过蓄洪的刘晓妮挑起了大梁,负责蒙洼最下游的曹台村防汛工作。

7月19日20时,上级命令7小时内安全转移蓄洪区内所有群众。刘晓妮拎着喇叭反复排查、宣传、督促,穿着胶鞋在坝底来回穿梭。在完成责任段工作的同时,她还协助其他同事把全乡289户807人全部按时转移到安全庄台。

蓄洪前4天,刘晓妮只在车里睡了8小时。蓄洪30余天里,她始终坚守一线。洪水退去后,她又全身心投入到灾后生产生活恢复和重建中去。“小妮儿年纪小,干劲却很足,和她工作,越干越有劲!”一位同事如此评价刘晓妮。

2021年5月,刘晓妮转任阜南县龙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岗位在变,角色也在变,但对老百姓的心不会变。”刘晓妮说。(本报记者 范孝东)

拓展创新“新赛道”

游玮在办公室处理企业事务。

游玮在办公室处理企业事务。

说起机器人研究,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能讲个不停。4月26日,记者联系他时,他正赶往下一个研究活动。“科技企业就要奔波在创新路上。”游玮说。

40岁的游玮是江苏无锡人,从小就痴迷于变形金刚,梦想着有一天能造出机器人。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进入哈工大,接受本硕博全流程培养。求学期间,除了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内的全部课程,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科创活动,学习跨专业知识。

2008年初,哈工大与芜湖奇瑞签订QH165重载点焊机器人联合研发协议,游玮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产品开发。从第一张图纸、第一行代码开始,游玮作为哈工大团队代表与奇瑞团队从零起步、联合研发,项目成果打破了国外机器人对汽车工业的垄断。

怀揣一颗追求创造的心,博士毕业后,游玮加盟奇瑞装备(埃夫特前身),南下芜湖发展。当时,奇瑞装备正处于发展低谷期,面临核心技术团队流失、外部市场开拓乏力、发展战略和路径不明确等问题。加盟奇瑞装备一年内,游玮便梳理了现有技术基础,提出了“拓展外部市场,进军一般工业领域”的思路。2013年,游玮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面向卫浴领域的喷釉机器人,在卫陶洁具生产领域取得突破。正因此,埃夫特陆续获得国家发改委智能制造专项、科技部863计划支持,进入发展快车道。

自2015年以来,在游玮带领下,埃夫特采用自主研发+海外并购双轮驱动战略,持续在核心部件和核心技术环节加大投入,实现了机器人整机和关键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目前埃夫特已经形成了覆盖不同负载端、不同工艺场景的系列化工业机器人产品。

埃夫特于2020年上市,成为芜湖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不确定的国际市场竞争态势下,机器人赛道的广阔前景是确定的,只有通过自身确定的努力去抵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才能抓住机器人赛道确定性机会。”谈及未来公司的发展,游玮表示,作为科创企业负责人,今后将在机器人赛道上深耕技术创新、踔厉奋发。(本报记者 李明杰)

筑牢电网“防火墙”

国家电网重大电气设备火灾防控青年突击队队员在试验室工作。

国家电网重大电气设备火灾防控青年突击队队员在试验室工作。

最近,国家电网重大电气设备火灾防控青年突击队核心成员,正为浙江、四川同行们培训保电专项支撑知识,以保证杭州亚运会供电安全。“我们不仅要提高队伍自身技术能力,也要提升国内电力安全整体水平。”该团队负责人、国网安徽电科院输变电设施火灾防护实验室主任张佳庆说。

国家电网重大电气设备火灾防控青年突击队现有26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员工23人,占比88.5%,有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火灾防控领域“国家队”美誉。依托该团队建立的我国唯一专门从事重大电气设备火灾防控的省部级科研平台,是目前国内成员平均年龄最小的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之一。

2018年,我国特高压直流工程消防能力提升面临技术难题,国外供应商趁机将装备报出天价。攻克这一“卡脖子”难题的重任,就交给了青年突击队。

有一天直到凌晨3点多,苦思问题的张佳庆仍未入睡。此时,实验室总工程师过羿发来了几名队员刚形成的一份技术方案。原来,那天他们主动加班,并熬夜讨论问题。“问题没解决,哪有心思睡觉?”过羿坦言。

凭借锲而不舍、水滴石穿的精神,集中攻关1年半后,青年突击队成功研制大流量压缩空气泡沫灭火成套装备,并编制了全系列技术标准,节约费用数十亿元,被专家鉴定为“重大突破、打破垄断、国际领先”。

特高压换流站等站点防火保障、检修和应急处置,是青年突击队日常工作之一。仅去年,该团队即承担了23个省的19条直流工程40余项专项工作,为全省313座220kV及以上变电站、1.8万公里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保驾护航,人均行程超6万公里。同时,该团队通过开展世界首次特高压换流变压器大型实体火试验,研发成套装备,保障了北京冬奥会所有比赛场馆实现100%绿色电力供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

“今年要继续做好特高压变电站和换电站技术监督和保障工作,并将关口前移,全过程监督电站建设,在储能安全等方面做好技术支撑,让电网‘防火墙’更坚固。”张佳庆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殷 骁)

返乡闯出“循环路”

王杰(右一)在为大学生讲解循环农业模式。

王杰(右一)在为大学生讲解循环农业模式。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凤台县的润航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只见上千亩田地被分成小块水田,里面种植着水芹、中山杉、荷花等十几种水生植物。“我们把猪粪经过黑膜发酵后,将沼液转化成水肥用于种植养殖,实现了零排放,变废为宝。”安徽润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杰说。

王杰是土生土长的凤台人,2012年从安徽大学毕业后,他回乡创业办起了养猪场。准备大干一场时,却因粪便排放问题被环保部门要求整改。

“回乡创业不能污染环境。”王杰告诉记者,在政府帮忙联系下,他的企业与中科院、安农大、湖南农大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把畜禽废弃物再利用,实现零排放,变废为宝,探索出“生猪养殖—沼气利用—水生蔬菜—无公害果蔬”循环农业发展生态新模式。

在王杰的养猪场,1.5万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可处理粪便污水约200吨,年产沼气150万立方米。“养猪场粪污通过发酵,形成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可直接发电,沼渣生产有机肥,沼液经过处理可用于无土栽培水芹,下面还可以养泥鳅,中间套种中山杉,形成立体产业链,经济收入十分可观。”王杰介绍。

王杰的公司年存栏母猪5500头,每年可繁育仔猪13万余头,并建成占地1000亩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水生蔬菜品种200多个。

王杰还引导周边200户困难群众,利用政府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养殖生猪,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2000元。同时,固定吸纳200多人就业、义务提供优质种猪及养殖技术,带动困难群众增收。他还积极推广新技术,帮助当地治理环境。在刘集镇樊庙村和新集镇靳楼村污染水体中栽种水芹等高效水生经济植物,净化改善水质。

每逢节日,王杰都会带着慰问品看望孤寡老人、孤残儿童。从2012年至今,王杰共拿出50多万元回报社会、奉献爱心。他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安徽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李 浩)

勇探人生“天花板”

李家萌在车间认真工作。

李家萌在车间认真工作。

“一辈子当普通工人没什么不好,但我还年轻,希望再探探人生‘天花板’。”安徽天航机电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李家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25岁的他,已先后获得全国第十六届“振兴杯”冲压模具工银奖、安徽省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众多荣誉。

对李家萌来说,走上技工这条路,是偶然中的必然。中学时,他就在新闻里不断看到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重视。从小动手能力很强的李家萌隐隐觉得,这是国家的需要,也会是自己的机遇。

高中毕业后,李家萌来到安徽芜湖技师学院学习,迈出技工生涯第一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是技能人才成长成熟成才的重要一步。回忆起在校的日子,李家萌直言:“学习时比现在工作辛苦多了。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始,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每天钻研技术、打磨工艺、准备各类比赛,没有休息日,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如此刻苦努力之下,李家萌各类比赛奖项也拿到手软。

毕业时,各方面表现突出的李家萌曾被特批留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两年后,他放弃了稳定的教职工作,来到安徽天航机电有限公司担任加工中心操作工。“生产一线的工作更有挑战性。”李家萌说。

2020年的一天,李家萌突然接到公司交予的任务——参加安徽省第十七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冲压模具工竞赛。第一次接触模具工竞赛,且距离比赛仅有一周,时间紧任务重。李家萌并没有打退堂鼓,白天上班保障生产,晚上研究竞赛文件、复习理论知识、钻研实操练习题,备赛过程中不断加大训练强度、拓宽技能覆盖性,一路从省赛突围,最终不辱使命,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银奖。

“每次看到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飞机飞上蓝天,我都非常自豪,其中也有我的一份努力。”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需要,这是李家萌坚定的选择。“国家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这趟‘列车’只有奔驰在时代轨道上,才能跑得飞快。”(本报记者 班 慧)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