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新思维的安徽思考与安徽探索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旅游业新思维的安徽思考与安徽探索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作为旅游系统的工作者,我们深刻意识到在新的时代,旅游发展也必须具备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这些论断为树立旅游业新思维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层面上的指导,也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旅游行业不能再仅仅是“经济导向的产业”,在新时代,它更要突出以下使命和担当:

它应该成为带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均等化的主要力量;

它应该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它应该成为推动国家文化和教育发展的推进器;

它应该成为居民和游客共享共建美好生活的发动机;

它应该摆脱资源依赖,走科技与创新之路;

它应该成为传播文明、增进友谊的主窗口。

近年来,基于这些思考,安徽省旅游全行业做了一些探索,并不断总结、反思,力争持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徽文旅新篇章。

PART 01

一、让八皖之乡因旅游而振兴

目前,安徽全省共有1个世界最佳旅游乡村、53 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霍山县陡沙河村、堆谷山村和金寨县小南京村、渔潭村等4 例旅游扶贫做法入选“世界旅游联盟减贫100 案例”。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带动40 万人脱贫,333 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出列。

在实践中,我们着力点在道、村、业、宿、人五个方面:

以旅游风景道带动,推出“黄山醉美218”美丽公路、“皖南川藏线”、“滁州江淮分水岭”等特色主题风景道,实现由“交通路”到“风景路”“致富路”“产业路”的转变和提升;

让村落特色凸显,建成仙人冲画家村、东西溪作家村、黄田影视村等特色村落,打造“皖美好味道”的“美食村”旅游金名片,推出三瓜公社西瓜美食村、太湖山老鹅汤美食村、亳州古井药膳村等美食主题;

推动产业延伸,通过后备箱工程升级,推出巢湖尖山湖逸趣园、徽州谢裕大茶博园、蚌埠禾泉农庄等50 家“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基地”,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提升旅游民宿发展质量,由“以家为宿、以宿为家、场景体验”的1.0、2.0、3.0 版,升级到“微度假目的地”的4.0 版,规模近4000 家,形成黟县、青阳、庐江等一批民宿集群;

坚持人才下乡,广泛开展乡村旅游专题与技能培训,开设“乡村旅游大讲堂”,探索建立“乡村旅游合伙人”招募和“乡创特派员”制度。

▲滁州江淮分水岭

▲滁州江淮分水岭

PART 02

二、助力江淮大地的生态文明新画卷

在人地矛盾依然严峻的背景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业是重要的路径和渠道。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列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实施沿江1 公里、5 公里、15 公里分级管控措施,保护了沿江生态环境与文化旅游资源。马鞍山采石矶文化生态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芜湖十里江湾、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等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新样板。

依托废旧矿山、矿坑、矿洞等资源,探索“生态修复+ 旅游”新路径,促进了淮南、淮北、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淮北南湖利用塌陷湖区造景,形成了融自然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日常生活福祉;淮南鸳鸯湖探索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让昔日采煤塌陷区呈现出水草丰美、湖水清澈、绿意盎然的湿地景观,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马鞍山马钢持续推进废弃矿山矿坑生态环境整治与文旅要素深度融合,将华东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百年矿坑蝶变为地质文化公园;铜陵“铜官山1978”文创园利用铜矿矿工生活遗址资源,通过选择性保留、修复、改造、复建等方式,保护和再现当年铜矿工人的真实生产生活场景,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

▲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

PART 03

三、践行旅游的文化和教育公益职能

依托文化遗产遗存遗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全力推动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十四五”时期重大项目库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

滁州明中都和马鞍山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功创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芜湖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安庆潜山薛家岗遗址、蚌埠固镇垓下遗址等6 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建成。安徽博物院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聚焦中国共产党在省内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活动,设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淮海战役·伟大胜利”“小岗精神·改革序幕”等7 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依托自然生态与科学文化资源,培育系列研学基(营)地,推出主题研学课程,策划多元研学线路。徽州呈坎八卦村等6 家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和寿县博物馆、滁州白鹭岛等36 家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对学生全部免费开放。围绕“徽文化、红色、中医药、农业、科技、工业”六大主题的32 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也已全部完成。

▲马鞍山含山凌家滩遗址

▲马鞍山含山凌家滩遗址

PART 04

四、打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

拓展城市消费新场域。推出一批“小且美”、业态多元的新型文化空间,建成490 多个“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使它们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客厅”。

合肥柴油机厂、芜湖造船厂、宝武马钢厂等工业遗产,通过文化创意、旅游化改造等,有效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旅游观赏、文化体验和科普研学价值,推动了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品牌建设。其中,合柴1972 文创园成为国内首座由监狱旧址涅槃蜕变而生的城市文化空间,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相融,提升了城市文化休闲场所的品质。

在芜湖举办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全省推出两批“四个十佳”夜游品牌产品,黄山、池州等6 市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合肥罍街、黄山宏村等8 个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有效促进了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夜间消费生活需要。

▲合柴1972 文创园

▲合柴1972 文创园

PART 05

五、科技赋能推动创新创意

疫情与市场变化,以及对新技术的重视,推动了安徽旅游行业的科技创新道路初步形成。

黄山风景区将网红阳台——玉屏楼宾馆观景台、网红小火车——西海大峡谷地面缆车等搬上直合柴1972 文创园播平台, 供网友“云游”,给游客带来强烈视觉冲击,放大黄山IP 价值;与蚂蚁集团联手打造“安徽途马科技平台”,推出首款3D 数字纪念门票,1.6万份数字藏品短短5秒一抢而空。

徽省博物院以馆藏文物为原型打造的动漫IP“安小博游历记”等直播节目吸引了11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发售“龙虎纹鼓座”“鄂君启金节”“象牙雕兔纹镶件”等多款数字藏品,发售即被“秒杀”。铜陵市数字铜博物馆通过三维激光、720度全景等多种现代化数字技术手段,打造铜数字资源库与网络展示平台,建成国内第一家以铜为主题的数字体验馆。

PART 06

六、坚持以旅彰文讲好中国故事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临黄山,发出了“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拉开了中国现代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大幕,打开了安徽对外开放的大门。近年来,安徽省文旅系统围绕讲好安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组织了瑞典“安徽文化年”等对外交流活动,邀请格鲁吉亚等近20 个国家来皖考察,推进与日本东京联合举办“文化旅游周”活动,不断向世界展示“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整体形象。安徽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借助“美丽中国”“美丽中华”推广平台,深化港澳台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相继与港澳文旅界举办了2020“艺海流金·美好安徽”线上交流活动、2021“美丽中国·心睇验”线上推介会、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推介会、2022“皖澳两地文旅行业线上交流活动”等活动。“寻皖美山水·研徽州人文”研学活动入选国家内地与港澳文旅交流培育项目。

▲黄山醉美218 的起点:六角楼

▲黄山醉美218 的起点:六角楼

PART 07

七、持续探索安徽路径

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针对未来安徽省旅游业持续发展,我们将不断开展积极的探索。

(一)创新旅游赋能乡村的方式

深入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继续推进“主题村”打造、“美食村”推选、“风景道”建设、“后备箱”富民、精品民宿培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双微”提升等工程。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融合发展示范区。

将旅游振兴乡村与最美皖南、欢乐皖江、红色大别山、休闲皖中、风情淮河、传奇皖北六大特色板块紧密结合,形成区域化、主题化的旅游振兴乡村格局。

推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以文化力量撬动乡村旅游创新。

(二)拓展旅游业促进消费的功能

创新消费场景,推进消费平台载体建设,着力构建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努力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抓住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试点等品牌契机,以创建促提升,推动相关产品及服务迭代升级,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扩容提质。

以示范带发展,联动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继续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活动,加强“四个十佳”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宣传推广,精心打造一批夜赏、夜游、夜宴、夜娱项目,举办音乐节、露营节等多种形式的夜游主题活动,引导开发驻场演艺、公园夜游和沉浸体验式夜生活项目,以有效带动二次消费、衍生消费。

(三)推动世界级品牌产生世界级影响

围绕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大黄山”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整合皖南地区山水人文独特资源,发展文化创意、研学旅居、商务会展、生态康养等跨界融合业态,加快建设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组建“大黄山”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打造“烟雨徽州、都市乡村”的“安徽印象”。深入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安庆戏剧和宣纸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加大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力度,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谋划推出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多元旅游业态、精品旅游线路,满足人民群众的时代期盼。

(四)创意赋智,业态革新

融入安徽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潮流,深化科技赋能,促进旅游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协同发展,加快智慧场馆、智慧景区和度假区建设,推动文旅企业数字化转型。借助羚羊工业互联网赋能生态圈企业,推动更多要素和资源在平台充分耦合、互动和对接。

加强数字技术运用,培育“线上演播”“虚拟景区”“虚拟展区”等发展模式,促进安徽省航空航天、汽车产业等与文化创意、舞台艺术、工艺美术等融合发展,培育数字创意、数字艺术、数字娱乐、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充分利用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联盟、安徽省数字经济学会、安徽省数字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等,开展企业创意会、创意创新沙龙、行业报告会等活动。依托中科大,协同省内其他高校,充分整合资源,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建设。

▲漕湖尖山湖逸趣园

▲漕湖尖山湖逸趣园

旅游业必将随时代而变,这也要求旅游从业者要进行思维的变革。新思维带来新动力,我们要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助力江淮大地六千万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产业,成为向全国、全球游客展示徽风皖韵的亮丽窗口。

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