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知名企业家和资本大咖“组团”来马鞍山。
5月28日、29日,“投资马鞍山行”活动举行。7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投资、咨询、金融机构负责人来到马鞍山参观考察,寻找合作契合点。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周年。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城市、安徽融入沪苏浙的“东大门”,近年来,马鞍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六个一体化”,以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坚持全市域、全领域与沪苏浙同频共振。
长三角一体化“东风”正劲,今天的马鞍山,成为企业、资本角逐的一块热土。
0 1
思想之变
扬鞭催马志在先
马鞍山与南京的合作,可以一汪湖水为例来说。
初夏时节,石臼湖碧波荡漾,水鸟鸣啾。
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有的通江湖泊之一,石臼湖被博望区、当涂县以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四县区环绕。在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下,2017年环湖四县区签订《石臼湖共治联管协议》,并建立轮值牵头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博望区拆除了区域内40万米围网,拆解了419艘住家船、1504艘生产及辅助船。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纵深推进,石臼湖的生态治理,从“轮值”走向“共治”。2019年10月,环湖四县区又签署了《石臼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共绘生态一体化“蓝图”。通过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构建石臼湖生态环保共商、共治、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石臼湖生态环境的改善,体现的是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的思想之变。
改革创新是活力与动力之源。要在全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一马当先,离不开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改革创新举措“赋能添力”。
从出台《关于做强“桥头堡”当好“排头兵”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马鞍山市加快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率先全省制定重点任务、重大平台项目和重点改革创新举措“三套清单”,到印发《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建立起4项对外合作工作机制和5项内部调度推进机制——近年来,我市在市级层面构建起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一体化推进体系,催动全市上下奋发蹈厉、奋勇争先。
战鼓密集,战报频频。借鉴长三角经验,我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评价范围实现工业企业全覆盖;作为全省唯一试点城市,2020年我市先行先试,启动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2021年又推出2.0版,实现“标准地”成交即发证、交地及开工、竣工即登记。
2022年,我市排出15项创新举措,为一体化发展赋能,其中就包括,将对标沪苏浙先发地区,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
今年,我市出台《马鞍山市2023年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五个一”突破行动方案》,创新仍旧是重点,明确指出,市级层面确定“杭嘉湖”为对标学习对象,重点对标嘉兴市、湖州市。着重聚焦发展举措、政策制度等方面,全面梳理对标创新举措54项,确保对标学习工作走深走实。
02
行动之速
马不停蹄奔向前
要与强者共舞,就必须让自己也成为强者。
像搭积木一样建一座大桥,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在我市,不久就会变成现实。手持“魔法棒”的就是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
南交投交通工程工业化建造科技中心项目是一个总部研发机构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生产基地在我市和县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项目。这样的发展模式,与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定位不谋而合。“我们围绕‘总部在南京,生产在和县;龙头在南京,配套在和县;研发在南京,转化在和县’这一定位进行项目引进,与南京错位发展、为南京做配套。”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王军介绍道。
产业协同,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动力。
放眼一江两岸,毗邻合作热潮涌动,一处处硕果摇枝的“试验田”串珠成链,着力打造长三角最靓“区域合作带”——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一大批长三角项目纷纷落地,跨省界合作“试验田”里风光无限;在含山县,巢湖市、安巢经开区、含山县签署《巢含产业园区合作开发协议书》,将共同打造合马跨界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当涂县与南京市高淳区签署跨界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将共推7个方面一体化……
一处处“朝夕相望”的毗邻区域成功“牵手”,开展多层次、多模式的毗邻区域合作,让从产业发力,决战工业,成为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强音。
而要打赢工业这场硬仗,招商引资是一步关键棋。我市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第一战场,坚持顶格领导、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招商“顶格战法”。梯次布局驻点招商网络,构建多元化招商队伍,让全市招商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盘棋”。市领导领衔、包保推进重点招商项目,带头外出寻找线索、洽谈项目,更是把招商引资推向了从未有过的新高度。
2019年至2022年,我市共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10个,总投资7780.31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项目937个、占比58.2%,总投资4289.27亿元、占比55.1%。2019年至2022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066.8亿元,来自沪苏浙地区3182.9亿元,占比为62.8%。总投资106亿元的南京泉峰等一批长三角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
03
变化之大
一马当先向未来
5月9日,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投资、中铁四局承建的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湖北路车站站厅层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湖北路车站迎来新进展,为顺利完成宁马城际又一重难点工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区域一体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前提。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合力推进长三角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深入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和治理一体化。
在一系列区域战略的加持下,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巢马城际铁路施工正酣;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宁和高速(安徽段)工程正在施工……交通的提速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推动着我市区位优势不断释放。
区域一体化,不止追求经济增长,更旨在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全域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这也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022年10月24日,由马鞍山市和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协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施行。这次协同立法是南京都市圈首次跨省域协同立法,也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
今年2月,“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市、南京市两地公安共建的“两省一街”警务室政务服务窗口正式运行,实现了“进一扇门,办两省事”。
类似生态环保、社会治理这样的“利益交汇点”还有很多,互信的桥梁建立起来,就会给区域一体化带来更多“流量”。围绕教育、医疗、科技等重点领域,我市与南京市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
宁马两地签订《马鞍山市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合作办学协议》,挂牌合作共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教育一体化初步形成;南京市中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博望区7家医院已纳入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实现了两地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研究院通过共享平台对接,为安徽海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宏晶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了“中红外汽柴油分析仪”服务,降低了企业研发和投入的成本。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促成“牵手”成功的“功臣”之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过五年,站在发展新台阶上的马鞍山,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马鞍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