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再赴“长三角之约”?背后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他们为何再赴“长三角之约”?背后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

他们为何再赴“长三角之约”?背后是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追求

一年一度,“长三角之约”再度开启,“朋友圈”热度持续走高。

2023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

也是这一年,长三角地区党政干部走访交流更为频繁,在一次次“走亲访友”中,交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这是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铁路水家湖货运站等待装车外运的新能源汽车(5月9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这是位于合肥市长丰县的铁路水家湖货运站等待装车外运的新能源汽车(5月9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6月5日至6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安徽合肥举行。

共话发展、携手奋进的背后,这片土地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市场容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2022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万亿元,以占全国1/26的面积,1/6的人口,连续五年创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诞生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

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共治“一江水”、共建“一张网”、共推“一卡通”……热土之上,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正在涌现。

站在新起点,沪苏浙皖将怎样绘就发展蓝图,又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答卷,令人满怀期待。

走亲访友

今年春天,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党政“一把手”频繁“串门”,跨省份探讨区域协同发展。

全国两会闭幕后的第三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于3月16日至18日先后前往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安徽省六安市、合肥市,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来自上海的党政干部们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察看最新制度创新成果,实地走访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市场监管部门等,学习借鉴兄弟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相隔数日,3月20日至23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学习考察,主动加强对接。陈吉宁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江苏省党政代表团来沪考察表示欢迎。他说,江苏广大干部群众敢闯敢干、善作善成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值得上海同志认真学习借鉴。沪苏两地联系紧密、优势互补,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不久后,4月12日至13日,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又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这是一次务实之旅、学习之旅、取经之旅。”在返程火车上召开的交流总结会中,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说道。他表示,要第一时间就地消化、持续深化、加快转化这次学习考察成果,学习苏沪高质量发展之长、走好浙江现代化先行之路。

近一个月备受外界关注的“走亲戚”,释放出强烈的经济复苏信号。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向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行的队伍中,以上海为龙头、苏浙皖各展所长的长三角,无疑起到领头羊作用,更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这是沪宁沿江高速铁路江阴站站房(4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这是沪宁沿江高速铁路江阴站站房(4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近4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规模稳步提升,年度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22.1万亿元增至去年的29万亿元。

如何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在3月24日江苏省党政代表团结束考察后的总结交流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只有走出家门学习先进,才能明位势而清醒、知不足而奋进,要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加主动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前,沪浙皖发展日新月异,态势十分强劲,大家带着学习的态度和比较的视角,都有‘不看不知道’的震撼、‘还可以这样’的启发。”

共赢共进

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到协同发展、创新引领、长三角的前进脚步“有迹可循”。

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次举行可追溯至2005年。自2018年以来,新一轮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已召开5次,依次在上海、安徽、浙江、江苏举行,今年再度回到安徽。

2018年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编制完成为标志,进一步明确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也是从这场“上海会议”开始,延续十余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换成了一种高密度的开法。除了主要领导们的座谈会,还配套召开多个工作会议、确定新的具体合作项目乃至举办论坛、安排实地考察等等,长三角的合作浓度愈发显现。

5月7日,市民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中心广场观看街头艺术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5月7日,市民游客在上海豫园商城中心广场观看街头艺术表演。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同样在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这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总书记再次为这片占全国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的热土指明了发展方向,“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进入第五个年头,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密集“走亲访友”背后,“高质量发展”已然是关键词。

4月18日,江苏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学沪浙皖之优、扬江苏之长,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锻造长板、贡献长板。要以高站位、大格局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做好溢出承接、产业配套、成果转化等文章,更大力度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履新两个多月以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密集开展基层调研,多次强调了长三角一体化对安徽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5月17日,在安徽省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韩俊提出,要扬“创新活跃强劲”之长,做好加快创新要素高效集聚大文章,扬“制造特色鲜明”之长,做好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大文章。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2022年7月3日摄)。新华社发

横跨上海江苏的元荡慢行桥(2022年7月3日摄)。新华社发

在5月25日召开的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上,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指出,新征程上,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抓牢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必须把强化区域创新协同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位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要更好担当使命,努力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陈吉宁这样说道。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长三角三省一市逐步找准定位、认清优势,并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共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三省一市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新的谋划、新的部署。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