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强音”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强音”

【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不久前,00后大三学生江夏从合肥市出发,全程换乘32辆公交车,途经696个站点,用了4天3夜,途经8座城市,返回上海上学。一路下来,江夏真切感受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与便利。

“长三角企业要抢抓机遇,与千行百业共建长三角产业生态,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更多行业和应用场景中落地开花。”6月3日,长三角企业家联盟发布的《通用人工智能合肥宣言》如是说。

《宣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凸显的企业责任,更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期许。

不久前,一季度GDP十强城市“揭榜”,长三角占据4席。2022年,长三角GDP总量达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目前,我国24座GDP超过万亿元的城市中,有8座来自长三角。

数据印证着一个共识: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21年,合肥市与比亚迪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23天,从签约到动工仅用42天。10个月后,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仪式就在长丰县下塘镇举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肥速度”令人惊叹。2022年,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48亿元,而今年1至3月,公司就已实现产值124.2亿元。

要知道,长丰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下塘镇不过是一个以“下塘烧饼”赢得薄名的小镇。变化的背后,是安徽疾步追赶的决心。

“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超700万辆,其中,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80万辆,占全国产量‘半壁江山’、占全球四分之一。”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工作人员、上海市发改委长三角处副处长黄超明说,“都说‘全球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看长三角’,长三角已成为观察全球新能源汽车动态走势发展的窗口。”

5月22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暨上海市职工创新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首拍在上海举行。今年G60科技成果拍卖会累计成交额在去年50.18亿元的基数上再次实现井喷式增长,首次突破100亿元。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们就向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综合服务中心提交申请,加入了试点。”苏州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孙静告诉记者,他们参加的是长三角区域特殊物品风险评估结果互认改革试点,通过评估结果共享互认,解决同生产商、同种特殊物品在不同关区需重复实施风险评估的难题,审批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

“我们还在全国首创‘长三角一体化海关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模式’,目前已有18家企业参与试点,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约800万元。”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负责人介绍。

在浙江,开放统一大市场正在加速推进:共同开展长三角区域性“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浙沪签署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基本建成,实现浙油仓单在上期所挂牌交易;杭州、嘉兴联合上海、南京、合肥获批首个跨区域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杭甬温国家要素市场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报国务院审批。

安徽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新加坡两国合作,江苏、安徽跨省合作,苏州、滁州跨市合作共建的园区,也是苏州工业园在国内“复制”的第一个园区。

“今年2月入驻园区,仅仅用了43天,我们第一批产品就投入试产,创下集团公司的最高速度纪录。”安徽斯拜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尧说。

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坚持规划先行、滚动推进,坚持各扬所长、共拉长板,坚持点上突破、以点带面,坚持常态长效、务求实效,紧密携手、协同发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长三角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研发强度均超过3%。截至2022年年底,三省一市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达47.1%。

2018年以来,三省一市GDP占全国比重始终保持在24%,8个地级以上城市入围全国“万亿俱乐部”,占全国1/3。2022年,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9万亿元,以占全国1/26的面积,1/6的人口,连续五年创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诞生了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2019年5月,长三角“一网通办”正式上线,三省一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公共支撑能力,推进跨省业务协同,深化数据共享应用,不断提升长三角跨省服务速度、深度、广度和温度。

沪苏浙皖协力合作,共建开放的“大虹桥”。目前,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加快打造区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苏州打造“北向拓展带”,嘉兴加速构筑“金南翼”,合肥打造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联通国内国际的“彩虹桥”星光闪耀。

长三角,全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愈加凸显。国际化、世界级,是长三角的鲜明气质。深化开放发展、强化外向型经济,是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