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打造“安徽之治”升级版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互联网+”打造“安徽之治”升级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这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更高水平平安安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省不断拥抱最新科技成果,探索用创新思维、创新办法破解各种障碍束缚,推动平安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成为全国最安全、社会公平指数最高的省份之一。

反诈“数字战警”每日可自动反馈预警信息700余条,是人工操作效率的3至4倍——

应用大数据,织密安全网

7月13日,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区居民吴先生向辖区城北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骗3万元。

原来,他出于好奇心,扫了小区电线杆上一个“小广告”上的二维码,后又下载了一个App,结果被骗。刑侦大队迅速介入展开调查,现场看到该小区的停车场及路边车辆倒车镜上还贴有这样的“小广告”。随后,民警立即将此情上报上级公安机关,在他们的支持下,对小广告上的二维码进行域名封堵,彻底消除了群众扫码后被诈骗的风险。

经过大量调查和图像信息比对,民警很快锁定了张贴“小广告”的4名嫌疑人。不久,将其全部抓获。目前,吴某被骗案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年来,各地积极顺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发展趋势,推动大数据合成研判作战中心建设,创新侦查、研判、指挥一体化实战机制,提升打击犯罪的实效性。

在马鞍山市,公安部门通过深度应用数字技术,在全国率先研发建设“数字战警”支援中心,代替民辅警从事机械性、重复性劳动。

据悉,“数字战警”通过“学习”可掌握民警的岗位技能,并在民警的安全监督下,完成数据核查、布控预警、分析研判、报表制作等各项信息化应用任务,面向各级公安机关提供“7×24小时”大规模、常态化数字警力支援服务。

“反诈‘数字战警’每日可自动反馈预警信息700余条,发送劝阻信息800余条,制作、上传止付申请文书100余份,是人工操作效率的3至4倍。”马鞍山市反电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数字战警”上线后,有效释放了警力资源,推动原有岗位警力由“机械重复”工作,转向“分析研判”等更高价值警务工作中。截至目前,马鞍山公安已投入使用“数字战警”100余个,助推“汗水警务”迈向“智慧警务”。

公共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防控重点在“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下好“先手棋”,才能防患于未然。

今年初,马鞍山花山区辖区一门面房凌晨被盗,不到5分钟,试图四处逃窜的嫌疑人就被抓获。这得益于花山公安持续推进建设的“智慧街面巡防”项目。

“巡防项目”和监控系统的建设,不断扩大了花山辖区内扩大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覆盖率,给基层民警以强大视频数据支撑,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联动信息传递等功能。花山公安整合接入公共场所视频监控、5G图传等视频资源,指挥员在线实时查看巡逻警力分布情况、实时掌控治安态势,远程指挥处置,做到快到达、快反应、快处置,把风险降到最低。

“‘智慧街面巡防’,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功能强大,让我们巡逻、办案事半功倍。”花山公安分局塘西派出所所长沈刚感慨。“智慧街面巡防”搭建“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随时掌握巡逻位置、巡防情况,将全区所有的社会面警力、警情、勤务、卡口等要素实现“一张图”直观展示,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规划巡防部署,实现警力就近调度、全程可视指挥,警情即时研判、结果快速推送、信息实时互通,真正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围着发案转。今年以来,花山区行政案件同比下降了8.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16.75%。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各地普遍按照“科技引领、信息支撑”的思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更好地实现了“打防管控”一体化,平安安徽建设焕发出新活力。

全省目前已经建立“网上警民议事厅”9000余个,群成员突破370万人——

网上“警民桥”,互动“零距离”

近日,南陵县奎湖街道派出所接到“警民议事厅”内热心群友反映称:在奎湖街道湖滨小学附近发现一老人疑似迷路,由于天热怕老人中暑,热心群友已将老人带回家中。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只见一耄耋老人坐在门口,神情恍惚,颤颤巍巍。

随后,民警立即上前耐心询问,但老人因非本地人且年纪大,说话含糊不清,无法流畅沟通,身上亦未携带任何证件,也不记得家人的联系方式。社区民警一边通过“网上警民议事厅”平台,积极发动群友提供信息,一边设法查询老人信息。没多久即有群友表示认识老人,系其远亲,并积极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待老人家属赶到后见老人安然无恙,对民警及热心群友的帮助表示了衷心感谢。

警务前移,服务前置,一个“网上警民议事厅”就是一座警民沟通的桥梁。2022年8月31日起,省公安厅部署推行“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架起警民互动“数字桥”,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安徽公安升级版、网络版、创新版。

在省公安厅部署下,合肥市公安局在全市120余个派出所分别建立了“网上警民议事群”,邀请居民、企业员工代表及社区干部、网格员、物业管理员、治安积极分子和义警等各行各业群众“入群”。民警通过发布法律宣传、提醒告知等各类提示信息,加强警民沟通互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巢湖市公安局庙岗派出所社区民警孙海军,建起‘网上警民议事群’……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着30年党龄的梁华明大爷前不久在沿山社区“网上警民议事群”中写下这样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自沿山社区“网上警民议事群”建立以来,民警孙海军把这个有着400余名群众的“连心群”当成大家庭一样来呵护经营。村里空巢老人多,孙海军每天向群里推送反诈骗提示信息或典型案例,帮助老人们捂好“钱袋子”;坚持将民警巡逻的照片及时发到群里,让村民们感到安全就在身边;遇大事小情,大家只要在群里喊一声,孙海军也都会第一时间予以回复……

如今,在江淮大地,依托社区警务力量,一个个由社区民警牵头,村(社区)干部、平安楼栋长(村居长)、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居民住户、企业员工代表参与的警民议事微信工作群纷纷兴起。

群建起来,更要活起来、用起来。为确保“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顺利运行,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建立会商、上传、反馈、调度机制,警种响应、协调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政府部门承接非警务诉求转办分流机制等五项机制,推动警民议事微信群运转更加有序高效。

“‘网上警民议事厅’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和解决矛盾的渠道。在‘面对面’的基础上,大胆尝试‘键对键’,搭建了住户、商户、企业联系全覆盖的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平台,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发现能力。”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已经建立“网上警民议事厅”9000余个,群成员突破370万人。

整个线上调解过程不足半小时,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在线调解,又节约了诉讼成本——

管理系统化,“智治”更便民

身份证核验、刷脸开门、走进大厅,根据墙上的业务办理指引,市民来到公安多功能自助服务一体机,将身份证放在核验处,然后按照流程很快就办理好了相应业务。这种快捷便民办理业务的方式,让市民直呼:“太方便!”

今年5月23日,位于马鞍山市公安局楚江分局旁的“诗城公安@24小时智慧警局”正式投入使用。走进“智慧警局”,便能看到墙上张贴了“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使用指南”“驾驶人自助体检拍照流程”“驾驶证补换证业务流程”,里面整齐陈列着警务自助服务一体机、车驾管自助制证机等,可以满足群众办理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一系列业务的需求。

“‘智慧警局’里每台自助服务终端都有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提示指引,内容明了、操作简单,方便居民顺畅办理业务。”马鞍山市公安局楚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智慧警局”提供户政、交警、出入境等公安业务服务18项,社保、医保、房产、公积金等政务服务58项,建成以来,共接待群众1200余人,办理服务事项300余件。

信息化的广泛运用,在提升司法效率、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枞阳县,枞阳法院横埠法庭前不久充分利用线上平台,远程调解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赢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2022年10月,原告王某与被告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当日给付保证金2万元,协议约定被告为原告提供企业平台、品牌及技能培训,并约定合同终止后退还原告保证金。合作协议签订后,被告提供的服务质量与协议约定不符,导致店铺被处罚,经营受困。原告认为自己的权益被侵犯,遂将被告诉至法院。

考虑到被告所在地为外省,出庭参加诉讼的时间、经济成本较高,横埠法庭承办法官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通过线上方式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经过承办法官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双方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线确认了调解协议:解除原被告达成的合作协议;原告放弃部分保证金,被告于2024年4月30日前付清保证金1.5万元。

随后法院通过平台向双方当事人推送调解协议,当事人确认无误后在线签字确认,案件顺利调解结案。“整个线上调解过程不足半小时,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在线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又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承办法官表示。

平安建设,以利民为本。我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在铺开实体平台的同时,优化12348热线运营服务,推进“双号并行”工作,实现与“12345”热线、“110”报警电话的联动转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和机构衔接流转机制,构建“综合受理、实时感知、精准配置、智能分析”的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运行管理平台,集受理、指派、转办、督办、查询、投诉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大平台共享、大系统统筹、大数据联治的综合应用,让公共法律服务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

人在“网”中走,事在“网”中办。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我省平安建设不断取得成效,考核连续10年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群众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