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人社局: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宣城市人社局: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人社职责定位,聚焦“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两支队伍,精耕细作“引育用留”举措,持续提升引才集聚力、育才承载力、用才创新力、留才吸附力,全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

拓展“聚才链”精准引才。紧扣“2+3+4”重点产业发展,编制人才需求清单,坚持“走出去”在“校门口”招才引智,“引进来”在“家门口”搭建平台,推动形成聚才引智链条,持续做大人才增量。会同组织、团委等部门制定《“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实施方案》,坚持“领导带动、高位推动、政企联动”,构建“政策推介+校园招聘+合作协议”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已奔赴10余个省市区,走访高校160余所,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30个,在25所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组织5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校园招聘和政策宣讲130余场,达成就业意向3200余人,目前441名高校毕业生已经来宣就业。以“2+N”招聘会为主线,常态化开展周六引才招聘,不定期开展人才夜市、直播招聘、短视频招聘等线上线下主题招聘,畅通引才渠道。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人才对接招聘会216场,提供就业岗位9.68万个。举办宣城市重点产业人才引进百校云聘会,提供岗位1019个,线上35.83万人次参与。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为契机,点对点向考生推介宣传,发放交通补贴,旅游优惠,组织2万余名考生参加“重点企业优质岗位大型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400余人。

紧扣“产业链”系统育才。持续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行动,优化人才存量,为人才和企业铺设对接“快车道”。聚焦“技能宣城”建设,实施新时代宣城工匠培育工程,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上半年新增技能人才2.38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61万人次。围绕实施“新徽菜·名徽厨”暖民心行动,开发徽菜师傅培训项目26个、培训徽菜师傅2881人次,新增徽菜师傅1937人。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企业自主人才评价,支持建设一批市级以上大师工作室、大师传习所,大力挖掘培养乡村手工业者、能工巧匠、传统艺人。打造“金徽厨”“金皖嫂”劳务品牌,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渠道。全市共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59家、省级9家、国家级1家;评选乡土技能“名人”26名、乡土技能“能手”59名、乡土技能“新秀”114名。强化技能大赛引领作用,今年以来,我市已举办汽车零部件技能竞赛、“新徽菜·名徽厨”技能竞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苏浙皖交汇区域职工技能邀请赛等赛事,破格培养高技能人才100余人次。

激活“创新链”科学用才。持续破除人才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激活人才变量。在专技人才职称评审上,坚持“破四唯”“树新标”,构筑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职称评审倾斜政策,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实际,出台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实施办法,充分调动广大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积极性,推动人才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技能人才评价上,大力推进企业自主评价,通过企业直接认定、破格认定、委托认定等方式,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倾向,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全市备案自主评价规上企业28家。2023年,自主评价高技能人才8000余人,占新增高技能人才80%以上。积极落实“八级工”制度,指导宣纸集团开展特级技师评聘工作。安徽宣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省第一批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走在前列的规范企业。

优化“服务链”用心留才。立足人才“留得住”“干得好”目标,持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大力实施产业人才“栖凤工程”,聚焦我市重点产业链企业,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升级“宣八条”为“宣十条”,加大科技人才、产业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支持保障力度,最大化契合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上半年,全市累计兑现补贴资金7500多万元,补贴人数2.3万多人,惠及企业900多家。同时,持续畅通人才服务渠道。设立“人才服务专窗”,深入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抓好高层次人才“打包一件事”办理,向240名高层次人才颁发“宛陵优才卡”。会同组织部门创新建立“宣城人才码”,实行“不见面”审批,“云”上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变“先申后享”为“即享即申”、“免申即享”,目前已有10162名人才申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