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言徽语丨安徽,掉队了吗?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凤言徽语丨安徽,掉队了吗?

潮起东方,“徽风”浩荡。

挥别2023迎来2024,每个人都有满眼期待、诸多期许。

作为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年省级“两会”都会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规划预期,谋篇布局作用明显。

凤凰网安徽注意到: 1月23日上午,长三角三省一市人大会议几乎同时开幕。各省市政府一把手纷纷对外公布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看点十足。

根据四地《政府工作报告》:

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增长5.8%;

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8.25亿元,增长6%;

上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72万亿元,增长5%;

安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71 万亿元,增长5.8%。

单看数据,或许“安徽没什么好夸的”。

但如果往前追溯,就可以看出“安徽是最努力的”。

一年前的2023年1月13日,也是在省两会上,安徽省长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

过去5年,安徽经济实力实现重大跨越,全省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达到4.5万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简单列举一下安徽“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的过程:

2017年,安徽GDP为27518.7亿元;

2018年,GDP突破3万亿,来到30006.82亿元;

三年后的2021年,GDP破4万亿,达到42959.2亿元;

2022年,安徽GDP为45045亿元,挤进全国前十。

与“苏大强”“浙富美”相比,安徽深知差距仍在。

但差距不是鸿沟。只要努力,赶超难度虽大,也肯定不会掉队。

全国范围来看,安徽从“中等生”起步,做好“上进生”功课,挤进“优等生”行列,一步一个脚印:2022年安徽GDP赶超上海,进入全国前十。

总量的跨越,是安徽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改善、群众生活等多方面的关照与发力。

2023年,安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多项引领前沿的科研成果创造世界新纪录、多个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

2023年,安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首位产业”大踏步前进,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表现抢眼。

2023年,安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水质等持续改善,江淮大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2023年,安徽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增长,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奔头,人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充实。

实干笃行担使命,坚定目标谋新篇。

从“大省”向“强省”迈进,安徽清晰认识到:路漫漫其修远。

2023年7月,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七个强省”建设目标: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推进“七个强省”建设,是安徽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发力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了11方面重点工作:

1、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2、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3、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筑牢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5、更大力度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向海而兴广阔空间;

6、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7、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加强高品质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9、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0、着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1、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中,安徽“乘大势”;

聚焦“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安徽“谋大计”;

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到“总量靠前、人均居中”,安徽“创历史”;

从“小透明”到“上进生”,正努力成为“优等生”,安徽“增信心”。

这样的安徽,值得给大大的“赞”!

这样的安徽,蓬勃向上、人人向往!

撰稿:凤凰网安徽 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