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随着阜阳、安庆、黄山三市人大会议同一天闭幕,2024年安徽16地市“两会”已经全部召开。地市“两会”总结成绩、谋划发展,看点多多。
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近期各地市统计局也陆续发布了2023年本市经济运行数据。总体上看:
在位次上,合肥、芜湖、滁州紧紧稳住前三位置。省会合肥依然是安徽唯一GDP过万亿元城市,芜湖与滁州的差距相比2022年稍有拉大,已近千亿元。
排名前十地市中,GDP均过2000亿元,六安以2113.4亿元收尾;宣城很遗憾,离2000亿大关还差不到50亿,没能挤进前十。
增速上,有5个省辖市去年同比增长率跑赢全省(5.8%),4个省辖市超过6%,其中“跑得最快”的是池州市(6.5%)。
皖北六市中,阜阳以3323.7亿元排在全省第四,牢牢坐稳皖北“头把交椅”;宿州、亳州、蚌埠紧随其后,且三者之间差距不大;淮南、淮北两市与其他“皖北兄弟”之间差距略大,可能要加把劲。
接下来,跟着凤凰网安徽一起来看2023年安徽16地市经济发展成绩单。
合肥:万亿城市再上新
2月4日,合肥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介绍,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合肥GDP为12673.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9.6亿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1.3亿元,同比增长2.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产值已超1700亿元,光伏及新能源产业链产值超1300亿元。
芜湖:省域副中心加快建设
2月1日,芜湖市发布2023年1-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据了解,2023年省域副中心芜湖实现GDP达到47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全市GDP占全省比重为10.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9.25亿元,增长6.2%。
2023年,芜湖市工业主导产业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19.7%,电子电器产业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1%,比全省高14.3个百分点。
滁州:坐稳安徽“第三城”
1月26日,滁州市统计局公开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滁州实现生产总值3782.01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8.2亿元,同比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3.8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民生支出440.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2.5%。
滁州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在工业发展方面。2023年滁州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居全省第3位。从企业数看,新增规上企业(含年度入库)424户,总数达2566户,居全省第2位。
阜阳:勇当皖北全面振兴排头兵
1月31日,阜阳市统计局发布信息介绍2023年全市经济主要数据。
据了解,2023年阜阳GDP为3323.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增速比2022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7116万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6986万元,同比增长0.3%。
2月2日上午开幕的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阜阳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GDP总量居全省第4、皖北第1;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总产、小麦最高单产均居全省首位。
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动力
2月5日下午,安庆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信息,2023年安庆市生产总值2878.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5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48.3亿元。
2023年,安庆新兴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5%,增速稳居全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3%,增速居全省第4位。
马鞍山:“小马”不小 成绩傲娇
2月1日,马鞍山市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据了解,2023年马鞍山全市实现GDP为2590.6亿元,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负转正,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37亿元,同比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19亿元,增长0.8%。
马鞍山以工业立市。2023年,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52.8%。全市新增19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1倍。
宿州:在皖北全面振兴中走在前
1月30日,宿州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发布信息,2023年宿州GDP实现229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1.8亿元,下降0.1%,与上年基本持平。
宿州第三产业发展较好,2023年增加值1213.9亿元,增长6.9%。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0%,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2.1%,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4%。
亳州:皖北的“潜力股”
1月25日,亳州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3年,亳州全市生产总值为221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0亿元,同比增长8.0%。财政支出412.9亿元,增长4.0%;民生支出351.8亿元,增长5.7%。
亳州6.3%的同比增长,排在全省第三位。在四季度“赛马会”上,亳州作了交流发言。2023年,亳州全力开展“四抓四提升”行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皖北发展“潜力股”势头凸显。
蚌埠:持续回升向好
1月29日,蚌埠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蚌埠实现生产总值2115.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较上年同期提升3.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7亿元,同比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2亿元,增长2.7%。
分产业看,2023年蚌埠第一产业增加值280.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82.8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2.7亿元,增长5.8%。
六安:革命老区迎发展大机遇
2月6日,六安市统计局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综合情况分析。
据了解,六安2023年GDP为21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6亿元,增长7.7%。
1月2日,合武高铁(安徽段)暨2024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六安举行。
据悉,合武铁路安徽段在六安境内里程达140公里。建成通车后,六安2小时到上海、1小时到武汉,与省会合肥联系更为紧密,为六安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链上大合肥、加速合六同城化注入强劲动能。
宣城:争做桥头堡 融入长三角
1月29日,宣城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统一核算,2023年宣城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51.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9亿元,按自然口径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1亿元,增长5.6%。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宣城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其中,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2.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1个百分点,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00%以上。
淮南:转型升级再发力
1月26日,淮南公布了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据官方数据,2023年淮南GDP为1601.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57.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791.5亿元,增长6.2%。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0亿元,比上年增长5.5%。
淮北:回升向好 转型提升
2月6日,淮北市统计局官网公布了2023年1-12月份全市月度经济运行监测数据。
根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2月淮北实现GDP为1365.5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8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2亿元,增长3.8%。
铜陵:补短板、争进位
2月2日,铜陵市统计局官网发布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据官方信息,2023年铜陵全市生产总值1229.8亿元,同比增长5.6%。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1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4亿元,增长6.5%。
2月5日上午,铜陵四季度工作点评会召开。市委书记丁纯强调,直面问题、补齐短板,迅速行动、紧张快干,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抓好各项工作,奋力追赶、迎头赶上,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池州:增速连续4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
1月29日池州市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官方发布,2023年池州实现生产总值111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9亿元,增长11.5%。
值得注意的是,池州经济增速连续4个季度居全省第1位,连续8个季度保持全省前2位。“增速居前列、人均争上游”,池州目标很明晰。
黄山:2023年旅游总收入743亿元
2月3日,在黄山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黄山市发改委负责人作《关于黄山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报告提到,2023年黄山生产总值增长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38.4%。
全年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3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12.5%、12.7%,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游客数量双双突破450万人、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凤凰网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