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既是事业,也是产业”。
这是2月25日下午合肥房地产开发企业座谈会上,着重强调的一句话。
凤凰网安徽 注意到,这场事关合肥房地产开发的会议,由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主持,合肥市长罗云峰以及其他市领导参加。
会上,16家房地产企业围绕在肥发展情况谈了体会、给了意见建议。
凤凰网安徽原创栏目《凤声》,本期为您解读合肥这场事关房地产开发的会议。
房地产是一项事业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与市场直接接触、紧密联系的房企,对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感知敏感且及时。
众所周知,一段时期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遇到了困难甚至可以说是陷入停滞。
究其原因,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开发商没有坚决贯彻“房住不炒”原则,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无序野蛮开发,导致民怨载道甚至影响社会安全稳定。
针对房地产市场这种乱象,中央和国家连续下发多份文件、出台具体措施、细化多方面指导。
早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就已提出。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房住不炒”更是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中。
自2016年开始,中央相关会议、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强调“房住不炒”原则,相关政策指导也会适时调整。
但需要指出的是,坚持“房住不炒”并不是阻碍房地产发展,也不是“一竿子打死”所有房企。
逐利的价值导向让房地产发展陷入无序和不合理,政府发挥调控作用,目的是让无序变有序、让野蛮变理性、让更多人“住有所居”。
诸如合肥这类发展势头强劲、人才不断涌入的城市,让每名扎根在此的人“居者有其屋”,是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也是坚持“房住不炒”原则的反映。
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解琛摄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到,25日的会议上通报了合肥全市实有人口为1253万人,合肥也是位居全国前列的人口净流入城市。
这也从侧面反映,“刚需”依然是合肥房地产开发的重点保障对象。
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坐下来深入交流,探讨楼市有序发展对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是必要且重要的。
房地产是一项产业
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现阶段,作为一种市场化行为,房地产开发商最终目的还是盈利。
国企开发商是为了给国资保值增值,民企开发商是为了实现利润增长,推动企业发展。
更重要的是,房地产还能直接或间接带动建筑、建材、钢铁、家电和装修装饰等多个上下游产业发展,更能为社会提供数量巨大的就业岗位。
因此,尽管之前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无序发展,但房地产其实是国民经济一项重要产业。
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和瓶颈,政府支持政策的及时跟进,十分重要。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到,今年1月初,住建部联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2月6日,安徽省住建厅会同安徽金融监管局在合肥、芜湖举办两场省级政银企对接会。全省16个市住建(房管)部门和金融监管分局,以及8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57家银行金融机构参加了会议。
2月23日,据合肥市财政局发布的消息:近日,安徽省首批城市房地产融资“白名单”项目贷款落地,合肥上报的首批26个“白名单”项目已获多家银行支持;已审批授信约17.8亿元,贷款实际已下发至项目1.6亿元。
可以看出,政策支持尤其是对房企发展至关重要的融资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是在积极为房企“分忧解难”的。
再来看合肥这场会议。
据凤凰网安徽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有不少城市召开了事关本地房地产开发的会议,例如厦门、西安、长沙、衡阳等地。
但与上述城市的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合肥这场会议规格很高。
市委书记主持,市长及其他市领导出席参加。
土储管理、房票使用、公共配套、物业管理……16家房企结合自身实际和对市场的分析理解,在多方面对合肥房地产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会上,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与房企代表积极互动,针对房企遇到的困难,他明确指出:能答复的当场答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安排相关部门会后认真研究。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到,2023年合肥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524亿元,成交面积超2100万平方米;市区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不足6个月,其中部分区域不足5个月。
另据了解,2023年合肥全年土地溢价率15.4%,房产保值力99.2,均居全国第一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会议提出要“健全‘保障+市场’供应体系,强化人、房、地、金融要素联动,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合肥”“产业”“新模式”。
当这些关键词一起出现时,是不是似曾相识?
合肥“最牛风投城市”的名号早已声名远扬,政企合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
这一次,合肥与房地产的结合又会放出哪些大招,祭出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打法?
我们拭目以待、持续关注。
撰稿:凤凰网安徽 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