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委员:破解医保结算堵点 方便群众跨省就医
安徽
安徽 > 资讯 > 正文

林敏委员:破解医保结算堵点 方便群众跨省就医

随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参保群众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异地就医服务,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跑腿垫资”的难题。

然而当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优化和解决。例如,群众反映强烈的省际间同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差异大、跨省门诊慢特病病种少、医保APP备案功能使用不便等情况。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医疗副主任林敏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提案》。

林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按照跨省异地就医管理规定,异地就医统一实行就医地管理。目前就医地监管积极性不够,参保地监管成本高、效率低,就医地和参保地协同监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因全国医保目录尚未完全统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导致部分参保群众直接结算与手工报销之间存在‘待遇差’。”林敏介绍,以“心脏移植术”为例,虽然治疗方式类似,但安徽省和沪苏浙等地的省级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合理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

林敏还指出,目前可直接结算跨省结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少,且各地政策差异大、病种不规范统一,致使参保患者无法在省外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费用的情况也比较突出。

据此,林敏建议,要完善医保待遇保障机制。一是逐步统一基本医保目录范围和报销政策,尽可能缩小各地待遇差异。二是探索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可遴选部分病组探索“同病同保障”,在结合历史数据测算和专家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医保支付定额,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三是建议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对直接结算报销比例明显偏低的情况,允许参保地开展待遇补差。

此外,他还呼吁要在充分听取临床专家等意见基础上,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发挥价格合理补偿功能,合理测算成本价格,加强省级间价格联动,缩小项目价格收费标准差距,缩小省际间项目价格差异。

林敏还建议,要统筹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力量,共同开展跨省监管。可以将跨省异地就医监管纳入国家医保局年度基金监管重点工作,通过飞行检查、联审互查等方式加强监管。还可以建立全国异地就医费用分析通报制度,定期对费用、报销比等指标进行分析通报,对比排名,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

针对当前可直接结算跨省结算的门诊慢特病病种少的问题,林敏建议开展摸底调研,寻求病种“最大公约数”,逐步扩大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的病种范围、数量及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加强宣传培训,保障患者及时联网直接结算。

对于跨省就医的线上备案流程,林敏呼吁要持续优化医保备案APP功能。一是设置修改或撤销备案信息的功能。二是对个人承诺制备案补材料失败后,设置重新提交功能,方便参保群众重新备案,提高线上备案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