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安徽注意到,进入4月,安徽省会合肥频频迎来重磅客人。伴随而来的,是这座“最牛产投城市”又有新动作、谋划大手笔。
4月19日,联想集团杨元庆到了合肥;
4月15日,华为余承东、云洲智能张云飞、Fortescue氢能制造卡梅隆·史密斯等同一天造访合肥;
4月13日—14日,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研讨会在骆岗公园举办,“无人新技术”在全国首次集中展出;
也是在4月13日,据媒体报道: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
4月8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到了合肥,在肥西现场见证他大手笔投下的超5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
看下气温,四月的合肥不算太热。但这一波“接踵而至”,让合肥“提前入夏”。
众所周知,合肥的产投眼光世界闻名,不少城市希望复制“合肥模式”。
在凤凰网安徽看来,合肥的突破其实根源于城市发展理念,人家的slogan可是“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凤凰网安徽原创栏目《凤声》,本期带您解读万亿城市合肥的产业发展路径。
合肥市政府。图源:凤凰网安徽
打基础、延链条,强者愈强
凤凰网安徽注意到,近年来合肥各项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与其提出的“八字方针”不无关系。
“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是合肥从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县城”,一跃成为最炙手可热城市的关键。
从官方对这八个字的解释,可以看出合肥抢抓产业风口、紧跟创新步伐的敏锐感知。
芯,即集成电路产业;屏,即新型显示产业;汽,即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即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融合发展。
急,即城市应急安全产业;终,即智能终端产业;生,即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智,即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这八个字是经历过变化的。
早前,“汽”的位置是被“器”占据的,即“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急”的位置是“集”,对应的是“集成电路”。
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动,其实是合肥及时应变、不断突围的态度。
例如汽车制造。
江淮汽车在合肥扎根、在合肥壮大、在合肥转型。
燃油车时代,江汽的商用车、乘用车、客车等一度挤进国内前列。
但迈入新能源时代,老牌车企的发展步履维艰。江汽甚至一度陷入亏损状态:根据历年财报,单看扣非净利,江淮汽车在2017至2022年这六年间,扣非净利润亏损合计已超过90亿。
合肥当然不能眼见“自家孩子被饿着”。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入蔚来、大众新老造车力量,为江淮助把力。
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凤凰网安徽 华唯一 摄
但合肥不只是盯着自家孩子“长大成人”。在汽车赛道上,合肥还有更大布局。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到,截至目前合肥拥有大众、比亚迪、蔚来、江淮、长安、安凯等六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囊括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全系列产品。
此外,500多家配套企业在合肥聚集,新能源汽车这条产业链延伸得越来越长,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
一座城市拥有六家整车制造厂,且在新能源赛道上你追我赶,放眼全国也不多见。
于是,曹德旺毅然决然把近60亿元投资落在了合肥肥西,并毫不掩饰对此次与合肥牵手的期待:
(合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福耀集团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满足汽车市场对福耀汽车安全玻璃、汽车配件玻璃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将助力安徽加快建设汽车强省,助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
于是,华为也来与合肥聊聊“智能造车”那些事儿。4月15日,余承东“带着任务”回了趟老家安徽。
官方报道中,余承东的头衔是:华为公司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
合肥市委书记与余承东举行了工作会谈。
同时,参加会谈的其他三位也引起人们注意:项兴初——江汽集团控股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明——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汪严旻——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
由此看来,华为与江淮在合肥的见证下,合作还要再进一步。
当然,依托新型显示、白色家电、智能语音等优势产业,合肥在产业发展上的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更为人称道。
打牢基础、形成规模、延伸链条,合肥的思路十分明晰。强者愈强,优者更优,合肥向上的“劲头”不曾减弱。
安徽创新馆。图源:凤凰网安徽
识局势、谋长远,超前布局
“靠‘赌’也许会‘一时赢’,但不会‘一直赢’,我们是‘产投’而不是‘风投’,是拼搏而不是赌博。”
以上是合肥市长罗云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网友封合肥为“赌城”一事做出的回应。
“赌城”确实有失公允。在凤凰网安徽看来,合肥的蝶变是应时应势做出选择的结果。
那么,合肥做对了什么?
还是要再聊到合肥“八字方针”的变化。
前文提到,如今的“八字方针”里,“急”字出现,“集”字退出。一字之差,反应的是合肥对产业风向的把握。
这里的“急”,即是城市应急安全产业。
您可能已经察觉,如今城市建设“向地下扎得很深”:燃气、桥梁、供水、综合管廊等在脚下盘根错节、密如蛛网。
近年来,多起燃气事故、城市内涝等诸如此类的意外频频发生,让市民心惊胆战。
那么,怎样监测这些深埋地下的“城市生命线”?
从2015年开始,合肥就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提前感知这些地下管线的“异常反应”,及时处置危险。
最重要的是,合肥率先将“城市应急安全”列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合肥形成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核心引领、清华合肥院为技术支撑、众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相关企业300多家。
骆岗中央公园信标塔。(凤凰网安徽特约摄影师 魏衡华/摄)
再来看近年来大热的空天信息产业。
每年4月24日,是我国的“航天日”。但不知您有没有注意到,2023年的“中国航天日”把主会场搬到了合肥。
许多人会问:合肥与航天,何时有了关联?在空天信息领域,合肥一直很低调,但近年来“一鸣惊人”之势尽显。
今年3月20日,由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
一个需要交代得背景是: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开幕式上,“天都一号”“天都二号”被正式命名,起名源自安徽黄山主峰“天都峰”。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深空探测实验室是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是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2023年在合肥高新区挂牌成立。
就在今年“中国航天日”到来前,又一个事关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落户合肥。
4月21日,中科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基地开园仪式在合肥高新区举行。这个基地来头不小、“含科量”十足。
空天微波载荷生产研发、AIRSAT星座全球数据运营、空天信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些事关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合肥落地,并要实现大作为。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合肥高新区目前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机构11家。
关于空天信息产业,合肥还有大布局。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末合肥将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
最终,合肥的“空天系”产业生态目标是千亿元级。
100亿、300亿、500亿、1000亿……这个产业量级,对万亿城市合肥来说,是不是小了点?
别急,合肥千亿元产业可不止这一项。
合肥夜景。图源:凤凰网安徽
十多年前,凭借前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合肥家电产业已破千亿元。
为解决家电产业“少屏且贵”困境,合肥大力投入新型显示,以京东方为引领,培育出了第二个千亿级。
紧接着,面对芯片“掐脖子”难题,合肥再次出手,引进长鑫存储、培育晶合集成等一大批行业龙头,集成电路产业也剑指千亿。
2020年以来,面对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合肥果断更换赛道发力新能源汽车。2023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企业营收约3500亿元。
当然,还要聊到合肥“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全球第1,储能电池产量突破20GW,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值达1500亿元”这件事。
从“小县城”到“大城市”,从“小透明”到“引领者”,“合肥模式”引来众多关注。
4月2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发文章,题为《“合肥模式”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但复制非易事》。
文章分析:所谓“合肥模式”,指的是政府以投资的形式吸引大型项目落地,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地方产业升级转型。
在被问及考察学习感受时,跟随省党政代表团来合肥考察的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表示:
“安徽合肥的园区干部,甚至是各个部门的干部懂产业、懂经济,会招商、会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
从合肥的实践来说,有一批识局势、懂产业、惜人才的政府干部,也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只有了解才能融入,唯有融入方可提升。
征途漫漫,奋斗不息。“合肥模式”已斩获不少佳绩,但脚步从未停止,还在不断出新。
撰稿:凤凰网安徽 王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