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又传新喜讯!
4月26日,新建池州至黄山高速铁路(以下简称池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这条被誉为“最美高铁”的黄金旅游路线,是安徽推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大力投建的又一重要基础设施。
恰逢“五一”,坐上飞驰的高铁、欣赏着沿途美景,很多人都会掏出手机,记录多彩“皖美”瞬间。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为保障池黄高铁通信畅通,中国铁塔安徽分公司展现国企担当、发挥专业精神,确保实现“池黄高铁开通之日,就是通信畅通之时”,再次为“轨道上的安徽”信号“满格”贡献力量。
发挥铁塔力量,助力“信号满格”
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日新月异,无论从列车更新升级到各条铁路建设,都充分展现了“中国高铁”的世界级水平。
在高铁建设中,通信保障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池黄高铁正线全长约125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因为深处皖南山区,需要开挖建设诸多隧道。
池黄高铁沿线隧道里程占比达线路全长的一半以上,长度近74公里。这其中,池州市境内隧道有13座,黄山市境内隧道共有22座(一隧道贯穿2市)。
“安徽铁塔对池黄高铁项目高度重视,一直积极协同三家运营商协调铁路单位,积极落实高铁公网大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开通‘四同步’要求。”
侯永是安徽铁塔通信发展部主管,对公司参与池黄高铁的建设过程印象深刻。
“安徽铁塔发扬不怕苦精神、不断克服困难。仅用150天完成了就34座隧道73.9公里泄漏电缆敷设,57座场坪站的建设,2个新建车站(九华山站、黄山西站)分布式系统搭建,并配合运营商完成了开通。”侯永提到。
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塔池州、黄山两市分公司认真落实铁路公网建设“四同步”要求,统筹推进池黄高铁公网建设。
池州铁塔用95天就完成了境内56座新建宏基站、15座隧道口场坪站、13处隧道室分、1处车站室分的建设,平均站间距约600米,实现高铁全线4G/5G手机信号的连续覆盖。
黄山铁塔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境内红线外31座宏基站、隧道口35座场坪站、22座隧道内55公里的漏泄电缆敷设等任务;同时,高质量完成了黄山西站12000平方米的有源室分系统搭建工作。
“高铁飞驰,天堑变通途;通信畅通,天涯若比邻。池黄高铁5G建设完成后,老百姓高铁乘车期间欣赏沿途风景之余,更能享受信息服务的便捷。”
作为池州境内项目的总牵头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池州市分公司通信发展部经理刘晓辉,对自己参与池黄高铁通信保障建设,充满自豪。
同时,在池黄高铁沿线基站建设过程中,质量被提到很高位置。
中国通信建设第二工程局是整个项目基站建设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胡亚东回忆起一路的艰辛,深感不易。
如何保证工程质量?胡亚东回答得斩钉截铁:合格率绝对100%!我们不抽检,每站必检;问题不过夜,责任不放过。
坚持创新驱动,扮靓“最美高铁”
北起池州站,途经池州市贵池区、青阳县,串起黄山市黄山区、黟县,终至黟县东站;九华山、黄山、太平湖,西递、宏村等胜景纷纷入画。
“通过管理创新提升项目效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工艺水平。”这是侯永透露的池黄高铁项目建设“创新秘籍”。
王仕军,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池州市分公司通信发展部建设主管。在被问及在池黄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了哪些新打法时,他如数家珍。
“我们探索推出‘政府督办——村(居)委选址——铁塔建设共建共享’新选址建设模式,两个星期内就完成56个选址工作;还引入了声波透射法,对铁塔桩基础机械钻孔桩桩体完整性进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王仕军如是说。
黄山分公司在池黄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统筹规划、深化资源共享利用,采取隧道内单根漏缆、单POI合路等创新方式,在实现沿线网络信号全覆盖的同时,为客户节约投资约700万元。
深耕江淮大地,再创“皖美”佳绩
2014年,中国铁塔入皖。
十年来,“铁塔力量”在江淮大地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池黄高铁项目建设是安徽铁塔深耕江淮、不断进取的缩影。
入皖以来,安徽铁塔积极落实高铁、地铁等重点场景大项目共建共享,统一协调、统一进入、统一建设相关政策要求,高效推动大项目建设。
侯永介绍说,安徽铁塔先后完成商合杭、合安九、昌景黄、池黄等约1100公里高铁公网覆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长112公里的宣绩高铁项目,目前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今年5月完工;此外,承接的另一重大项目——合肥西站枢纽,预计明年投入使用。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安徽铁塔始终以国企担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为安徽发展、人民幸福持续贡献“铁塔力量”。(文:王腾飞 姜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