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刘根平 : 遵循教育规律,行思深圳教育改革与创新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对话“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刘根平 : 遵循教育规律,行思深圳教育改革与创新

编者按: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深圳特区成立40多年来,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积极发展和改革教育,紧紧抓住公平、质量、均衡、创新等时代主题,求真务实,实现了农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现代化大都市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深圳教育从结构体系、规模速度和品牌质量等方面,和深圳特区经济社会一样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创造了“深圳奇迹”。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文化的背景下,在充分授权的体系中,深圳教育治理和发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计划经济下的指令式管理,呈现出激活和调动每位教育工作者、每所学校和每个行政区的积极性,鼓励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创新。

当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潮水般汹涌澎湃,教育无疑会受到重大影响。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是深圳,而且是全国教育需要回答的问题。

本次采访,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南方科技大学研究教授、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南山区教育局原局长刘根平。2020年,深圳改革开放40年,刘根平因工作成效显著,被深圳市教育局提名授予“深圳教育改革先锋人物”。采访时,刘根平不仅分享了自身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观点与经验,还就教育自身逻辑、教育挑战、教育创新、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发展等问题做了深入精彩思考和分享。

刘根平表示:“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学教育,做教育。教育改变人生,创造价值。高质量的教育,好教育具有生命的特征,它需要各个细胞,各种元素,各个组成部分有机融合,精巧配置和聚集,乃至有效的化学反应。”

对于刘根平而言,最让他感到自豪的事情是: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以持续学习者的状态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36个春秋,工作领域从大学到基础教育;从教育理论研究到教育实践探索;从老师、校长到局长和区政协副主席;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到当下参与建设和发展的南山区老年教育,都生动见证和全面参与了深圳教育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

在采访的最后,刘根平对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复杂内卷不确定的时代,要成为有教育职业尊严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和捍卫教育自身逻辑,敬重专业,热爱儿童,热爱教育。”具体而言,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教育,做到四个“真正”,即真正做到对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真正认识到教育在人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真正掌握和不断提升自我的“学习力”,通过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真正掌握和利用好信息科技,全面赋能教育,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以下内容为对刘根平专访的原文,共分为五个话题(略有删减)

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提问:您如何定义深圳的教育理念,它的核心元素是什么?

刘根平:深圳是一个以”特区”起步的改革开放”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行动性、实践性和探索性。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智慧分为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伽达摩尔(Hans-Georg Gadamer)在其《真理与方法》(Truth and Meghod)中,进一步强调实践智慧(Phronesis/Practical Wisdom)的意义和价值。

实践智慧是指在确定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中的智慧,其关键在实践和行动。实践智慧包括一种把握具体行动特征的直观,以及一种寻求如何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手段的实践三段论。当然,实践智慧和品格德性不可分,后者决定着目的的正当性。

深圳和深圳教育的理念就具有鲜明的实践智慧特征。市场经济的实践和市场经济文化更使深圳教育40年来形成自下而上,依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区域的内生动力和积极探索,创造了和深圳特区经济社会发展同样的奇迹。

所以,深圳的教育理念不是自上而下教科书式和纯理论概念的构成,而是来自带着一种理想和追求,大胆探索与实践。所以,深圳的教育理念是实践智慧的范畴,也叫做实践型教育理念,它体现在对教育发展目标的动态规划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措施选择中的智慧与坚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义:

优先发展战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

改革创新:深圳教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探索教育发展的新路径,鼓励开展具有率先、突破意义的教育改革与探索。

立德树人:深圳教育注重德育为先,全面育人,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身心、学习、创新等多方面素养。

开放引进与融合创新:深圳教育坚持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并结合本地特色进行优质教育品牌塑造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质量为核心:深圳特区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再到“深圳标准”,经历了质量实践和质量文化的系统演进,深圳教育同样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努力打造教育的“深圳质量”,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教育公平:深圳特区改革开放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也是公平、民主和正义不断建构和形成的过程。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学位供需矛盾,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确保教育机会均等,让每个孩子都有幸福健康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智能化教育:深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智能教育新模式,积极推动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服务城市发展:深圳教育强调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通过优质教育吸引大批优秀人才来深创业创造,同时通过高质量的人才自主培养来位城市创新发展服务。

先行示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教育致力于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尖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国际化视野:深圳教育注重国际化发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资源,提升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这些理念不仅体现在政策文件中,也在深圳教育的实际操作和成效中得到了体现。通过不断的努力,深圳教育不断走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典范行列,每年有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教育同行前来参观交流和合作互动。

提问:在您的教育实践中,有哪些是您认为对深圳教育改革有重大影响的?

刘根平:影响和推动深圳40多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支持与重视: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

教育督导与课程改革:学校等级评估,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与持续督导,义务教育学校和高中的历次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新改扩建学校等方式,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发展:深圳通过建设一批高等院校,如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以及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升了高等教育水平。

职业教育的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发展,以及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

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完善: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建设多元融合学校。

基础教育与社会高端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互动:使深圳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和充满活力。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深圳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了市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提问:您认为深圳的教育经验对其他地区有何启示?

刘根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启示

改革创新精神:深圳教育的发展历史展示了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深圳在教育领域的大胆尝试和创新实践,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转变等,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深圳通过高标准的资源配置,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缩小了区际、校际差距。其他地区可以学习深圳如何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深圳如何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确保教育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教师队伍建设:深圳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成长,通过多元化引进和分类培养,建立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他地区可以学习深圳如何吸引和培养优秀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智慧教育与信息化:深圳在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和在线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深圳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教育开放与国际合作:深圳积极推进教育开放和国际合作,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了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其他地区可以学习深圳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本地教育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

教育责任众筹:我在南山率先提出“教育责任众筹”的概念,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他地区可以学习深圳如何动员社会资源,共同推动教育进步。

通过学习深圳的教育经验,其他地区可以在教育改革、资源配置、师资建设、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取得进步,推动本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教育创新与挑战的讨论

提问:在新科技迅猛快速发展的当下,您如何看待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

刘根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专业知识。

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需求:智能时代对多学科交叉的需求增多,需要文理交叉、多学科协同来解决新出现的社会和技术问题。

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智能时代要求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个性化,同时需要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以应对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教学方式的创新:技术革命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变革,要求教育者采用更加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如在线教育、混合现实技术等,以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

课程体系的更新:现有的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课程设置需要更新,以满足智能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避免教育空心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需要适应智能时代的角色转变,专注于高技能任务,如个性化学习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等,提升人机协作能力。

学习评价体系的改革:智能时代要求构建智能学习评价体系,发展性多元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智能动态追踪。

学校形态的重塑:技术革命正在重新定义学校,要求学校探索未来中创造未来,形成灵巧、开放、多元、融合、演化、智慧的学校形态。

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学校需要加快开放互联,构建公平竞争的价值机制,促进多元治理。

教育公平问题:技术的发展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需要确保技术带来的教育优势能够惠及所有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

学生信息安全: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成为重要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技术时代的教学需求。

这些挑战要求教育系统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创新,以确保教育能够适应技术时代的发展趋势,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

提问:您认为深圳在教育创新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刘根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确保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和教师待遇优先落实。

课程和教学改革:深圳在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等方面持续创新,如南山区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推动了综合课程、选修课程、教学方式转变等改革。

高等教育创新:深圳高等教育从零起步,通过引进办学与自办高校并举,走出一条差别发展、重点发展、优势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集团化办学:深圳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的成立,提升了教育集团学生的比例。

创新教育模式:深圳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如实行“预聘—长聘”去编制化管理制度,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教育品牌建设:深圳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教育专家和优质名校,讲好深圳教育故事。

国际教育合作:深圳推动国际教育合作,引进国际国内名校合作办学,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智慧教育示范区:深圳作为“智慧教育示范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问:您如何评价ChatGPT和AGI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

刘根平:这方面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是机遇方面:

教学效率提升:ChatGPT可以帮助教师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备课效率,生成作业题目和考试试题,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个性化学习:AGI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有助于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教育评价革新:ChatGPT能够实时对学生的作文等进行评分,通过多轮对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帮助学生识别不足之处,实现提高。

知识发现加速:AGI有助于加速人类知识发现进程,通过解读大语言模型编码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传播。

创新思维培养:AGI的组合创新能力可能激发人类的想象力,促使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深度思考。

其次,新兴技术对于教育行业带来了如下的挑战: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教育大模型在数学问题上的准确性偏低,存在生成错误信息的风险,这可能会对学生的知识学习造成干扰。

价值观对齐:AGI需要与人类的价值观对齐,避免生成偏激或错误引导的内容,这对教育大模型的审核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依赖:学生可能过度依赖ChatGPT等工具,影响其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师可能过分依赖ChatGPT提供的教学建议,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生成性和体验性。

学术不端:学生可能利用ChatGPT进行作业和论文的代写,引发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不公平: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加剧地区间的教育数字鸿沟,不同地区的学生获得智能技术教育红利的能力存在差异。

整体而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的影响:

教育目标重定位:教育的首要目标需要从获取特定知识转变为培养独立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育方式方法调整:教育方式需要利用ChatGPT等工具改进,而不是回避技术。

教育品质关注:教育应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伦理和治理:随着AGI在教育中的应用,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确保技术应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整体规划和分阶段推进,避免技术应用带来潜在风险。

关于教育国际化与全球推广的讨论

提问:您认为深圳的教育理念在国际化推广中有哪些优势和挑战?

刘根平:首先,深圳教育在国际化与全球推广方面具有人才优势、集体优势和政策支持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深圳教育能够在短时间内组建新学校并引进大量优秀师资。

其次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拥有天然的国际定位优势,并且教育方面有着丰富且优质的发展经验。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大湾区全球示范效应,深圳教育可以积极走出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建立国际学校,并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促进国家软实力提升。

然而,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城市,在教育国际化与全球推广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包括如何在规模巨大的教育背景下提升教育质量,使每所学校都优质,每位教师都精彩,每位学生都幸福;如何与国家同步实现教育强国目标,提升深圳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如何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匹配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城市的国家定位。

提问:您有哪些具体的计划或策略,将深圳的教育理念推向世界?

刘根平:具体计划或策略包括:第一,推动深港教育联动,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借鉴香港教育经验,如子民校计划等,积极组织学生到香港进行爱国教育交流,提升两地教育合作水平。

第二,继续开展海外华文教育推广,借鉴过去育才学校的经验,在东南亚八个国家推广海外华文教育,形成育才模式。

第三,鼓励和推动不同类型的国际教育论坛、会议和赛事在深圳举办,吸引更多国际教育专家、学者参与,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等国际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南科大排名论坛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深圳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于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的讨论

提问:您如何评价教育质量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

刘根平: UNESCO四部报告系统持续论述了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走向人类共同利益》、《共同构想我们的未来:构建教育新的社会契约》。

教育使人超越生物性,形成文化性和社会性。它通过长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帮助个体从幼稚、动物性的行为转变为遵守秩序、伦理道德、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社会人。

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人的潜能。然而,当前教育并未充分关注个体的多元智慧(如音乐艺术、体育运动、自然能力等),忽视了发现和培养每个人独特优势的机会。实际上,多元智慧理论已经提出了八种不同的类型,每个个体都可能在某些方面展现出突出的潜能。

高质量的教育不仅旨在使学生具备生存和财富创造的能力,更追求个体全面和谐健康发展,避免仅停留在物质财富层面。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成为民族脊梁,为公共利益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教育鼓励个体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和选修课程,以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通过参与社团和选修课,个体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并在其中找到自我实现和成长的空间。

提问:您认为如何平衡学术成就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刘根平:就学生而言,学术成就主要是指他的学业成绩。学业成绩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重要的。

说到学业成绩不能不提到知识。我认为当下对知识有一种普遍的误解。当下常常有人说,信息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无需掌握更多的知识,需要的式能力,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过时,等等这样的说法。其实我们并没有全面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概念和它丰富的内涵。

这是一个信息时代,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再到智慧,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过程,也是一个人全面创新能力的升华过程。

关键是要认识到“什么值得教?”,“什么值得学?”。长期有价值的知识,仍然需要学生记忆、积累和融会贯通。融会贯通是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创造性应用,是人的素养和智慧的体现。

个性化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会积累大量的”惰性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积极探究实践参与和互动体验所形成的“活性知识”。”活性知识”会用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对应的是学生的“成长性思维” (Growth thinking)。而不是固定性思维(Fixed thinking)。

提问:您如何看待生涯教育和规划在学生未来发展中的作用?

刘根平:当今是一个“液态社会”(Liquid Society)。无边界和不确定是液态社会的显著特征,快速流变和迭代创新是它的常态。

生涯教育和规划对学生成长以及未来生活是否可以游刃有余是非常重要的。但传统的生涯规划和设计,在人工智能时代和快速变革的时代,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生涯教育和规划的有效性?以面向未来,动态调整,特别是培养学生实践智慧,即适应性、创造性、人生韧性、恢复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提问: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刘根平:教育的成功与否应体现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包括勇敢面对问题、勇于质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同时,纪律的本质应该是秩序的维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不准”和“不许”,要适度容忍学生的错误,并提供可容许的错误范围,以此鼓励学生在犯错中成长。

关于教育政策与社会影响的讨论

提问:您认为政府在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应扮演什么角色?

刘根平:政府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在很大成都上是构成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三螺旋理论”较为明确地阐述了这种作用,通常也叫做“三螺创新旋理论”,英文缩写为UGS,即大学-政府-产业三螺旋主体的共生共长。

这一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亨利.埃斯科维兹教授和洛埃特.劳德斯多夫教授提出的。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创新过程中密切合作相互作用,同时每一方都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由于联系与作用,代表这些机构范围的每个螺旋线,都获得更大的能力,进一步相互作用与合作。支持在其他螺旋线里产生的创新,由此形成持续创新流,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提问:您如何看待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以及这些期望如何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

刘根平:教育既是每个人的个人福祉,但同时又是社会的公共利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除了捍卫教育自身逻辑,坚持教育自身规律之外,必须高度重视个体及其社会公众利益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这是政府教育决策制定的依据和重要的参考。

当然,在当下内卷的时代,过高的教育期待,“过度教育”(学历贬值)的问题,都需要政府决策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更加全面理性地把握和评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各类人才的需求,面向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实施和完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行动方案。

此外,我认为未来的教育不是学校或老师的责任,而是一个社会契约。教育应是一个大群体的合作,不再只是关注知识传授,而是强调教育责任的众筹。这涉及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以及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教育责任众筹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贡献自己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这需要政机关、部委办局、交警、城管、财政、发改等部门和个人共同参与进来,承担不同程度的责任。例如,不仅是教育局要提升教育质量,其他部门和个人也应该以身作则,履行教育的责任。

我曾在南山区担任政协副主席和教育局长五年,并利用这个平台大力倡导教育责任众筹的理念。例如,在我任教育局长期间,通过与教育局和各部门的合作,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问题,包括初三毕业生高分落档、四大名校学生争夺等,以此证明教育责任众筹的重要性。

提问:您认为如何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

刘根平:教育促进社会整体进步是通过对人的培养、知识传播、知识创新创造和及时服务社区等方面实现的。

人的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重新关注和研究学习科学,人是如何学习的?新东西的学习并不是获取永久的已经给出的秩序,而是创造这种秩序。

学校要全面把握课程与教育的真实相关性,好教育就是好关系。

提问:对于未来,您对深圳乃至全球教育有何展望?

刘根平:在2023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深圳基础教育如何实现“量质双升?”全面通过优质均衡的创建与评估。

首先,人工智能改变教育。深圳有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资源,率先探索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和解决学校教育产生300年来没有解决的“个性化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在新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重新设计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其次,深圳需要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交流渠道,挖掘各区域的有效做法,推动国际华文教育推广、姊妹校合作、夏令营活动等,积极参与国际性质的教育论坛、研讨和比赛,提高深圳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商业广告,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遇侵权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