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多元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淮南市:多元推动非遗传承发展

淮南市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方针,不断完善非遗体系建设、壮大非遗传承队伍、激发非遗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完善资源普查。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式,开展非遗普查登记,截至目前,共普查登记非遗项目14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医药等10个门类。编辑成书《淮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成果汇编(第一卷)》,初步建成包含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数字化非遗保护数据资源库。

推动体系建立。开展了六批次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认定工作,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持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遗传承人市、县两级工作档案。近两年新增非遗传承人市级12人、省级9人、国家级2人,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

加强分类保护。通过数字化记录、院校培养、产业扶持等方式,对传承人缺失、非遗普及、生产转化等问题进行专项保护,整理、编辑了非遗图书资料9部,音像资料12种近千分钟。在保持传统技艺特征和特色的同时,推动豆腐传统、寿州窑、紫金砚、淮南牛肉汤、寿州香草等21项传统制作技艺在生产中不断创新传承发展。

来源: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