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开发区系列报道(五) —
打造卓越产业生态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访国家级合肥蜀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磊
“招来企业只是第一步,还要让企业来了之后能在这片土壤中找到合适的发展机会。我们坚持找准产业发展背后的逻辑,打造卓越的产业生态。”国家级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磊说。
合肥蜀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卢磊
在安徽乃至全国,合肥蜀山经开区都是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国家级经开区,其主导产业为环境科技、数字经济、跨境电商、建筑业,正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截至2023年底,蜀山经开区已集聚环境领域重点企业400余家,实现营收500亿元;数字经济营收近1200亿元,占GDP的比重已超50%;跨境电商清关单量占合肥市78%,清关货值占合肥市91%;集聚建筑业企业325家,产值401.18亿元。
“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致力于帮助企业获得应用场景、开拓业务。”卢磊介绍说,蜀山经开区强化与省直单位、合肥市等合作,针对巢湖治理、餐厨油烟整治、高含氟废水整治以及新型污染物整治等发布各类应用场景。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已将巢湖治理院士峰会会址永久落在中国环境谷,并指导开展了科技治巢应用场景对接会;同时,以中国环境谷名义,每月收集并发布全省各地市、单位遇到的环境问题和需求,在谷内企业寻找解决方案,条件成熟后,再带企业前往开展对接,去年以来已先后8次带领谷内企业到安徽各地市,为当地政府、企业解决环境治理问题,输出中国环境谷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我们第一次组织带领10家企业走出去,到皖北一个县交流对接,当天晚上就有两家企业留下来深入洽谈;截至目前,已同各地市、单位形成40余个项目有效衔接,达成总合同额近8000万元。”卢磊表示:“这样做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痛点和问题,又让园区企业获得了很好的应用场景和市场。”
在塑造产业生态上,合肥蜀山经开区还有“大招”——积极开展“企业家微沙龙”“供需会”等专题活动,为企业搭建“朋友圈”,构建“生态圈”。
“已累计举办了78次‘企业家微沙龙’活动,组织园区企业家在一起交流、碰撞,激发化学反应,形成有效合作,扩大了园区内循环。”卢磊举例:“譬如安徽知名连锁快餐品牌‘老乡鸡’通过沙龙,和园区软件企业交流对接,形成密切合作,有力提升了数字化发展水平,也为园区软件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成为传统产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的典型案例。”
借助“小管委会+大公司”改革,合肥蜀山经开区通过平台公司为产业发展塑造良好生态:园区平台公司——合肥蜀山高科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已拥有实质化运营全资子公司8家,2023年实现营收15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10倍;今年一季度,已完成营收总额5.5亿元,同比增长超240%。
作为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蜀山经开区依托蜀山高科旗下的合肥蜀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大力开发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实现了国际货运海、陆、空等物流渠道全面贯通,跨境电商出口快件数从2019年的20万单,到2023年的2000万单,4年增长百倍。
“在大力培育发展航空物流的同时,于2023年10月开通首趟合肥至欧洲跨境电商公路卡航,无需港口周转,将货物用卡车直发中亚、欧洲各国,让物流更便捷、成本更低。”卢磊强调:“没有蜀旺公司就没有跨境电商产业的大踏步发展。”
蜀山高科旗下安徽中科诚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则围绕建筑业,整合资源、优化生态,打造供应链金融,企业结算周期大幅缩短,有效提升了建筑业发展环境。“2023年,中科诚创签约16.6亿元,今年一季度已完成签约6.5亿元,南京、江阴、滁州等地开发区纷纷前来考察。”卢磊说。
良好的产业生态,为合肥蜀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养分。从2019年在安徽省开发区排名第56名,到2022年跻身全省前十,再到2023年全省第三,蜀山经开区不断刷新名次。数据显示,2023年,合肥蜀山经开区以占全区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区近30%的GDP;在第四次经济普查时,园区企业数量为8500家,到第五次普查已增长到42000家。
“去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呈现出‘小而美’的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卢磊说。
来源:美好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