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亿厂房被1.8万变卖!安徽合肥这处房产拍卖引关注

1.3亿厂房被1.8万变卖!安徽合肥这处房产拍卖引关注

“1.3亿元市场价的厂房,仅1.8万元被拍卖成交,缩水超7200倍。”这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8月5日,据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信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变卖的一个价值1.3亿元的标的成交。成交确认书显示,一位名叫刘涛的自然人最终以18162.97元的最高价竞价成功。

据公开信息显示,被变卖的标的物名称“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云飞路3-1号101、201、301、401、501、601”,是一整栋6层楼房,建筑总面积9550.64平方米,房屋结构属于钢筋混凝土,规划用途为工业,市场价为1.3亿元,安徽日竞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实际占有使用。

据拍卖平台信息显示,该标的共有三次拍卖记录:一拍:起拍价为9140多万元,竞拍保证金为1800万元,加价幅度为10万元,竞价周期为1天。

二拍:起拍价为7312多万元,竞拍保证金为1400万元,加价幅度10万元,竞价周期为1天。一拍、二拍均因无人报名参拍而流拍。

7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发布公告,将于2024年8月2日10时起,在京东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变卖标的活动。

根据公告,参考价为13057.6350万元,变卖价1元起拍,预缴款1元,保证金0.2元,加价幅度为0.01元。如果有人出价1元,24小时内无人再应价,该出价1元即为最终变卖价;24小时结束时如有人应价,则自动延迟5分钟。

围绕此次拍卖活动最大的疑问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价格偏离?到底是否有黑幕?

7月17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发布变卖公告称:“拍卖房产系刑事案件涉案财物,该房产经最后一次拍卖未能成交,故本院进行无保留价拍卖。”

媒体评论:这一事件也可能影响到普通房产交易

6日,国内知名媒体“金融界”对此事发表评论提到:这起令人震惊的变卖案例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司法拍卖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法院在处理涉案资产时,往往面临着时间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为了尽快完成案件的执行程序,有时不得不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变卖。其次,司法拍卖的信息发布渠道有限,难以吸引足够多的潜在买家参与竞价,导致最终成交价格偏离市场预期。

此外,房产市场的复杂性也给司法拍卖带来了挑战。例如,这座厂房可能存在产权纠纷、土地使用权限制或环保问题等潜在风险,这些因素都会大大降低其实际价值。法院在变卖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消除这些隐患,从而影响了买家的投资意愿。

如此低价的成交结果无疑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它可能引发一波"捡漏"热潮,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司法拍卖市场,寻找类似的超低价房产。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投机氛围,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这一事件也可能影响到普通房产交易。尽管司法拍卖的特殊性使其难以直接与普通二手房交易相比,但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买家的心理预期,导致部分潜在购房者产生观望情绪,进而影响整体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

来源:综合公开信息、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