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食”力不俗!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站内

马鞍山,“食”力不俗!

“落户马鞍山以来,政府‘保姆式’服务和本地上下游企业的鼎力支持都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一定会努力把公司经营好,和大家共同打响马鞍山的美食文化品牌。”

……

10月24日上午,蒙牛乳业、库迪咖啡、马商食品、达利食品、仙乐健康科技等12家马鞍山绿色食品产业的“领头雁”共聚“采石会客厅”, 参加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在这里共商思路举措,共谋产业发展。

民以食为天。绿色食品产业是“永远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提到马鞍山,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钢铁城市、工业城市”。那么,在“舌尖产业”发展上,马鞍山“食”力如何?下一步,又将怎样发力?

01

香飘八方

在对“吃”这件事上,马鞍山一直很努力。这片“鱼米之乡”不仅美食如云,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马鞍山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2位,可谓“食”力不俗。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马鞍山有自身的比较优势。

首先

马鞍山农副产品富集,农业特产丰富,已形成含山大米、和县蔬菜、当涂水产“一县一特”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其中和县被誉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当涂的螃蟹也早已爬上了全国百姓的餐桌……

另外

作为长三角几何中心,马鞍山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周边市场广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等日臻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

马鞍山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对食品制造业企业极具投资吸引力。

近年来,马鞍山将绿色食品产业作为打造“1+3+N”战新产业融合集群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招大引强扩增量、培育主体增动能”的思路,在“原料端”“加工端”“市场端”上同步发力、久久为功,推动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壮大。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202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实现“二十连丰”;含山大米、和县蔬菜、当涂水产全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速均超10%。全市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3个、市级示范基地37个。

招大引强成效显著

围绕乳制品、肉制品、烘焙食品、预制食品、豆制品与调味品、保健食品等六大产业链条,绘制招商地图,开展精准招商。近年来,马商食品、欧力燕麦奶、库迪咖啡、晓麦预制菜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以园区建设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加快建成以马鞍山经开区为核心,和县、当涂县为“两翼”的“一核两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绿色食品企业近100家。全市产值超亿元绿色食品企业有3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从传统的地方名产采石矶茶干、金菜地酱菜,到蒙牛乳业、达利食品、天府烤卤、青岛啤酒、北冰洋汽水;从各大电商平台热销的马商食品去骨鸡爪,到海底捞自热小火锅、自热米饭……产业发展“有滋有味”,“马鞍山味道”香飘八方。

02

锻造“食”力

产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树牢“长线思维”,悉心培育,共同呵护,久久为功。

一众食企“大佬”纷纷落户于此,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做大做强,马鞍山做对了什么?

一是在“招”上下功夫

一个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往往能带动一整条产业链发展。

植物基产业 被誉为“食品行业风口”。2020年,世界植物基头部企业瑞典欧力公司在当涂县设立生产基地。

欧力的落户,让当涂县萌生了打造“中国植物基产业之都”的念头,并组建一个产业专班,瞄准头部企业展开“敲门行动”。

2022年初

国内植物基饮品头部企业上海文辉食品落户。

2023年7月

当涂县又成功签约总投资2亿美元的库迪咖啡供应链基地项目。

2023年末

又有两个植物基项目接踵而至,形成了典型的“葡萄串效应”。

又如,蒙牛乳业自2004年落户马鞍山经开区以来,不断追加投资,先后建成五期项目,已成为蒙牛集团最大的驻外生产基地,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彰显。

二是在“聚”上下功夫

产业竞争力来自产业集聚度。

作为长三角重点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区,近年来,马鞍山经开区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蒙牛马鞍山“双百亿”基地为引领,现代牧业、海底捞食品、达利食品、仙乐健康科技、亨利食品、天府烤卤、以牛食品等企业为支撑,晓麦预制菜、红创无菌包装、汇源包装等上下游项目迅速抱团集聚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3年,园区绿色食品产业链共有食品及配套企业37家。

三是在“育”上下功夫

推动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必须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对此,马鞍山始终不遗余力。

比如,马鞍山成立绿色食品产业链党建联盟,以链上企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积极组织开展党建交流、供需拓展、服务对接等活动,为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更加优质、完善的产业生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又如,为强化品牌创建和宣传,马鞍山通过借助节庆、展会等平台,广泛宣传推介名优农产品。目前,全市创建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191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特质农品3个。

同时,依托青岛啤酒节、和县蔬博会等品牌,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弘扬美食文化。今夏举办的马鞍山2024青岛啤酒节,历时16天,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拉动消费超过1.8亿元。

03

共创未来

“希望能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招引一些关键配套企业、出台一些人才政策,让马鞍山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更优。”

“希望能和本地的食品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会上,12家企业负责人介绍了生产经营情况,并就人才招引、用工保障、产业链配套等提出意见建议。

一边是畅所欲言,中肯建议;一边是迅速回应,积极落实。

“服务企业是党委政府天经地义的职责,‘采石会客厅’作为‘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企业平台,欢迎大家随时反映问题,我们将及时解决问题,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企之所望,政之所向。这场恳谈会传递出了鲜明信号——形势向好、产业向上、环境向优;更明确了努力方向——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要强化数字赋能,引导企业“看样学样”,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本土企业发展,积极招引头部企业。

要突出科技创新,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大胆创新,迭代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要积极开拓市场,做好“土特产”文章,主动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要营造产业生态,完善物流体系,强化本地食品企业宣传,打响马鞍山美食文化。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需要凝聚政企合力。

党委政府

要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精准帮扶企业,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企业家

要扛起社会责任,守好食品安全底线,遵纪守法经营,共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美食不会辜负生活,美食也不会辜负一座城市。

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政企同心、携手同行,马鞍山正努力把绿色食品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让产业更具“食”力、为城市赋能加力!(来源:马鞍山市委宣传部)

推荐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