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合肥市庐阳一支部开展“追寻历史印记 践行时代精神”暨2024年度支部总结会议
安徽
安徽 > 网罗天下 > 正文

民革合肥市庐阳一支部开展“追寻历史印记 践行时代精神”暨2024年度支部总结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汲取中华传统文化养分,强化使命担当,日前民革庐阳一支部组织部分党员参加总支活动,前往桐城六尺巷、桐城市文化博物馆、文庙开展“追寻历史印记,践行时代精神”主题活动,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寻之旅。

踏入六尺巷,石板路、青砖巷壁诉说着“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佳话,彰显“谦和礼让、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党员们漫步其间,感悟先贤处世哲学,领会包容、退让的时代深意,这与总书记倡导的社会文明风尚一脉相承,为当下基层治理、邻里和谐等提供镜鉴。

在桐城市文化博物馆,丰富藏品、详实展陈如时光画卷,从桐城历史沿革到民俗风情,从文派兴起至名人轶事,多元文化脉络清晰呈现,大家穿梭展厅,惊叹于深厚底蕴,深知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筑牢文化根基的紧迫性,契合对文化传承创新的要求。

文庙内,古木参天、殿宇庄严,承载尊师重道、崇文尚学传统,党员们瞻仰先师牌位、细品建筑巧思,体悟儒家“仁、义、礼、智、信”精髓,思考文化育人、以文润心之径,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聚能。

此次活动,民革庐阳一支部以实地研学,深悟总书记讲话要义,将传统瑰宝内化于心,誓以文化传承之笔,绘时代奋进新篇,在履职路上,为弘扬中华文化、服务安徽发展持续发力。

随后支部就地召开了支部2024年度总结会议。会议首先学习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往深里学、往心里学、往实里学,做到心领神会、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会议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有关民革党史。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多党合作制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民革党史的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会议通报民革市委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会精神,认真学习《民革合肥市委“双招双引”工作方案》,研究部署了民革庐阳一支部“双招双引”工作安排。要求各位党员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大局,增强“双招双引”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紧盯重点产业链和创新链,在引进重点项目和高层次人才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为庐阳区、合肥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革力量。会议还学习了新修订的《民革合肥市委会年度支部工作考核办法》。

支部主委谢道军从组织建设、参政议政、宣传工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随后支部四名政协委员沈亚亚、吴琼、翁清林、谢道军分别述职。四位同志表示,作为区政协委员,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要强化学习,提升履职能力;要积极参政议政,撰写优质提案;要投身民主监督,助力工作落实;要参与社会服务,彰显委员担当。通过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为支部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和标杆,鼓励大家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自身优势,为庐阳区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组织委员吴琼向大家通报2024年度党费收缴和使用情况。详细介绍党费的收缴标准、方式和工作流程,以及党费的使用范围、用途和管理等情况。通过了解党费收支情况的公开透明度,提高支部党员对纪律和规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宣传委员潘利民通报2024年团结报征订情况,重点部署2025年团结报征订工作,详细介绍团结报的订阅渠道和方法、阅读方式和注意事项等。同时,也介绍支部在外宣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保质保量完成市委会要求的征订任务及宣传目标。

会议还通报2024年支部参政议政、社情民意反映情况,介绍支部在过去一年中所提交的提案和建议数量和质量情况,以及这些提案、建议在社会各界所产生的反响。会议再次强调了社情民意反映的重要性及市委会对每个党员每年4篇的要求,要求支部党员积极响应并完成。

会议谋划2025年度支部工作,围绕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和谋划。

在党员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发表自己对党派工作的见解、看法与建议,分享各自在本职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心得体会。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和文化环境。对于大家支部的意见和建议,支部会积极收集、借鉴,进一步完善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在党员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发表自己对党派工作的见解、看法与建议,分享各自在本职工作与日常生活中心得体会。通过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和文化环境。对于大家支部的意见和建议,支部会积极收集、借鉴,进一步完善支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张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