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测一下,这是几号台,位置在哪里?”日前,位于铜官区幸福社区邻里中心的少儿无线电俱乐部内,近20名孩子在志愿者刘伟的带领下展开一场“猎狐”行动。孩子们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根据耳机里接收的莫尔斯代码,努力排除提前设置的多个信号干扰,寻找所要的信号源。
这是幸福社区为激发少年儿童科学兴趣打造的志愿服务项目,刘伟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从2023年起在这里担任志愿者,每周为孩子们义务上课。按照幸福社区“道德银行”的流程,刘伟每次上完两节课能获得两个积分,可以兑换两个幸福币。幸福币可以换物品、买服务、评荣誉。
“在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无私奉献的同时,社区能为志愿者做点什么,从而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带着这一初衷,2019年以来,幸福社区借鉴银行的储蓄理念,积极打造“道德银行”,探索出一条服务、储蓄、回馈的正向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让律己向善、见贤思齐成为社区新风尚。
“‘道德银行’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志愿服务与回馈嘉许的结合,代表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体系化。”幸福社区党委副书记李茂林介绍。根据“道德银行”的流程,社区在服务中心大厅门口设置银行前台,居民可以到前台申请成为志愿者,社区登记造册后会划入各个志愿服务队伍。之后,社区及时发布志愿服务需求,由入驻的社工机构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每参与一次活动就会获得相应积分,再兑换成幸福币存入“道德银行”。幸福币的储户既可以兑换大米、油、文具等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用来购买法律咨询、养老护理等社区服务,排名前列的志愿者还有机会参与社区每年一次的志愿服务表彰活动。75岁的陈天玲已经在社区从事了25年志愿服务,一年就获得1400多个幸福币。2021年,经社区推荐,她被评为“铜陵市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被社区评选为“幸福偶像”。“从事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充实了自己,人人都说我精神状态好。”陈天玲说。
做好事有“好处”,有德者也有“得”。在“道德银行”的运行下,该社区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和实惠,更在社区里掀起了一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热潮。家住市建新村的胡美你因为脑梗后遗症成了全失能老人,在床上一躺就是九年。在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帮助下,他被送往晖仁养老院接受了6天的喘息式服务,有了难得的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让他的家人得到了缓冲休息。家属们深受感动,老伴钱根余因此也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努力帮助更多的人。
截至目前,幸福社区“道德银行”已吸纳社区居民储户2860户、志愿服务组织储户38户,形成自发参与、多方参与的良好格局。该社区涌现“楼道好人”530人、“铜陵好人”18人、“中国好人”4人,一个个“幸福偶像”“道德富翁”从默默无闻走到台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形成了社区治理的巨大合力,带动了凡人善举蔚然成风。今年1月,该社区“道德银行”工作入选全省“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社区治理”第一批优秀案例。(张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