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放榜!合肥喜提国家级荣誉

教育部放榜!合肥喜提国家级荣誉

近日,合肥市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是我省唯一整市入选的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科教优势,夯实创建基础,构建全学段科学教育培养路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01、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市级统筹、区县推进、学校实施的三级推进机制,常态开展跨区域科学教育交流、研训,建立横向纵向贯通、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行“科学副校长”制度,聘任科学副校长320名。聘请科研机构专家担任学校首席科学顾问。统筹区域科学教育优质资源的使用与开发,引进高校资源,对学校科学课程开设、课后服务、课外实践“三位一体”整体设计。连续22年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区(县)长奖”,奖励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卓越的学生,以及在科学教育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图片

10位青少年获得合肥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02、搭建实践基地

搭建科技研学平台,开发“一城四域”主题研学路线(科技馆、科研基地、科学岛、巢湖生态走廊等),并配套《科里科气研学合肥》读本。打造15条科创科普研学精品线路,认定科里科气科创驿站、合肥市科技馆新馆等112个科技游基地,每年覆盖28万名中小学生。设立67个科学教育实践基地,面向17.51万名学生开放所属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生产线等资源,与中科大、合工大、省科技馆、省地质博物馆等高校及场馆共建合作,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构建社会“资源池”。

图片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南校学生在学校科技节中展示机器人。

03、推进名师工程

全市共有339所中小学配备了科学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着力实施头雁型教育人才培育战略,采用“导师制”培养方式,构建“头雁引领、群雁并进”的人才梯队建设局面。与市科协携手设立43个市级科技辅导员工作室和39个项目类教育名师工作室,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全学科、全学段覆盖。

图片

清华附中合肥学校开展“童眸探科技”活动。

下一步,合肥市将聚焦“体系优化、资源整合、课程提质、教学革新、师资保障、AI赋能”等重点任务,制定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目录,推进中小学“1+N”结对科学教育基地,通过校馆合作、校企合作、大中小学共建合作等模式为科学教育提供条件保障。实施科学家领航计划,建设科学教育专家库,招募科技工作者指导或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夯实科学教育人才保障。强化科学教育的资源集成、综合应用、数据统一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一体化推进AI助学、AI助教、AI助研和AI助管。全面普及推广项目式学习,开发跨学段跨学科的STEM校本教材。开展“乡村学堂讲科普”活动,将科普教育送到农村地区、薄弱地区的中小学校。

图片

巢湖市学子在航天类项目比赛中发射自己制作的火箭。

未来,合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实现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教育教学方式有效变革,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师资规模和能力素质充分适应发展需求,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显健全,打造符合合肥城市气质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品牌。

推荐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