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用铜陵披露行政处罚信息,因涉嫌以逃避监管方式排放水污染物,铜陵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罚款45万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皖铜环罚﹝2025﹞7号。
稀释排放,篡改自动监测数据
凤凰网安徽注意到,铜陵市生态环境局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详细披露了铜陵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境违法行为。
公开处罚信息显示,铜陵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年9月30日至2024年12月5日期间,因氨氮浓度波动较大,存在超标风险,多次使用软管向污水处理站清水池内排放自来水,以稀释水污染物浓度的方式篡改氨氮自动监测数据。
铜陵市生态环境局发现违法行为后,该公司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经过磋商已于2025年5月22日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并于2025年5月23日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至国库。该公司上述行为有34项证据证明。
《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篡改监测数据,系指利用某种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故意干预环境监测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监测数据失真的行为,包括以下情形:…(四)稀释排放或者旁路排放,或者将部分或全部污染物不经规范的排污口排放,逃避自动监控设施监控的;…”,该公司上述行为符合篡改监测数据的情形。
控股股东由多家公司和私募基金持股
天眼查信息显示,铜陵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曾用名:铜陵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9年,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是一家以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由安徽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80%。
后者由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中安海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肥菁科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宣城安元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和私募基金共同持股。
官网信息显示,安徽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坐落于安徽省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司集合成生物学研发与产业化为一体,专注于抗生素、抗病毒类核心中间体以及大健康类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公司下设合肥、铜陵两个研发中心,负责相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宣城、铜陵两个生产基地负责产品的量产。
公司简介中还称,安徽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生物医药中间体,采用生物和化学合成双平台,具备以下核心技术:在生物合成技术中,采用高通量筛选与改造体系相结合;在化学工业中,将QBD顶层设计、连续化生产和绿色化学结合。
此外,据“安徽菁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信号消息,铜陵菁科生物通过2024年国家高企认定。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