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arit
has-portarit

次高端产品放量 徽酒或迎新增长极

截止目前,安徽四大酒企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金种子均预先展示了2021年度成绩单。根据公告,与2020年相比,安徽四大白酒2021年营收综合增速达到28%,利润综合增速为26%。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口子窖和迎驾贡酒纷纷实现升级,“榜眼之争”愈加剧烈;次高端市场频频加码,消费升级背景下,安徽酒业或迎来新增长极。
3月16日,迎驾贡酒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至此,徽酒四大上市公司年报均预先展示完毕。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纷纷交出双数增长的业绩报告,营收增长大背景下净利润增幅扩大。徽酒四杰之一的金种子“掉队”,业绩预亏,不过日前曾引得“华润系”入局,连拉多个涨停板,也让人们看到了金种子复兴的机遇。
品牌升级 徽酒“榜眼之争”剧烈
3月10日,古井贡酒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1亿元,同比增长28.95%,实现营业利润30.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78%。

( 古井贡酒2021年财务指标 来源:东方财富网)

( 古井贡酒2021年财务指标 来源:东方财富网)

据凤凰网安徽梳理统计,2021年古井贡酒在徽酒四大上市公司中营收占比达55%,毫无疑问,古井贡在徽酒市场仍是一骑绝尘。
而对于“徽酒第二品牌”的归属一直在迎驾贡酒和口子窖的争夺中来回反复。2017年,口子窖在营收上反超迎驾贡酒,并将这一优势不断扩大。但随着迎驾贡酒次高端产品逐渐放量,徽酒的“榜眼之争”再起波澜。
3月14日,口子窖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口子窖实现营业总收入50.3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37%;实现净利润17.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37%。
3月16日,迎驾贡酒发布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21年度该公司营业收入为45.77亿元,同比增长32.58%;归股净利润为13.80亿元,同比增长44.74%。迎驾贡酒与口子窖在2021年的营收差距为4.5亿元,而在2017-2020年这一数据分别为4.65亿、7.8亿、8.95亿、5.59亿。如果仅以营收作比较,口子窖和迎驾贡酒的畅销程度已十分接近,徽酒品牌“第二把交椅”的争夺愈加剧烈,且以净利润来看,两者的差距也在缩小。

(安徽四大白酒财务数据对比)

(安徽四大白酒财务数据对比)

2021年口子窖和迎驾贡酒的利润增速在40%左右,至于业绩增长的原因,品牌升级或是关键。
迎驾贡酒2021年第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显示,包括生态洞藏系列、迎驾金星系列和迎驾银星系列在内的中高档白酒为迎驾实现了7.37亿元的营收,约占其三季度营收10.95亿元的67.3%,这表明迎驾贡酒次高端市场的发力程度明显。

(迎驾贡酒财务信息 来源:东方财富网)

(迎驾贡酒财务信息 来源:东方财富网)

民生证券研报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迎驾贡酒以洞藏系列为代表的中高档白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97%,依此数据而言,将推动迎驾贡酒2021年全年净利率提升2.42pct至30.15%。
而口子窖方面也比表示,口子窖在营收突破50亿元的同时,其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以及基本每股收益指标增幅都超30%,原因主要系高档产品销售收入增加。
事实确实如此,口子窖在2021年的业绩与利润优化,很大程度上与发力高端产品线有关。2021年上半年推出的全新战略产品“兼香518”,为其在次高端战场的博弈增加了砝码。
徽酒“内卷” “决战”次高端
与2020年相比,2021年徽酒四大上市企业的营收综合增速已经达到28%的行业高水平,而利润增速也达到26%,这表明安徽四大“酒企”规模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安徽酒业的结构也在升级。

(安徽四大酒企部分财务信息表)

(安徽四大酒企部分财务信息表)

安徽省白酒市场竞争激烈,有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白酒产量达28.2万千升,产量居于全国第五,白酒消费力居各省市前列。
今年3月国盛证券发布研报显示,安徽是白酒产销大省,消费升级明显,目前安徽省白酒市场规模在350 亿元左右,从消费趋势来看,2021 年随着安徽省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 万元,第三轮消费升级正式开启,白酒主流价格带由200-300 元朝300 元以上发力,整体呈现量减价增的情况。
在此趋势下,徽酒次高端产品“内卷”竞争尤为激烈,销售市场来看,古井贡酒、口子窖、迎驾贡酒的主力产品均位于200元至600元价格带,省内龙头古井和口子窖新品卡位500 元以上价格带,以实现品牌势能的拉伸,而迎驾洞藏主攻100-300 元中高端价格带,与两大龙头实现差异化竞争,但洞16、洞20也在300-600价格带。
中金公司研报数据显示,在200-300元价位带,古井贡酒的古8市场份额最大,达到46%;迎驾贡酒的洞9则有21%的市场份额,口子窖10年则是20%,并预计2021年至2025年该价格带复合增速20%左右。
300元至600元价位带在安徽白酒市场扩容速度最快,古井贡酒的古16、迎驾贡酒的洞16、洞20、口子窖的口子20及兼香518均布局于此。同时该价位对全国化名酒包容度较高,古20、梦6+、剑南春等都在此价格带,研报显示,剑南春在安徽有近10个亿元销售额,预计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超过25%。
安徽白酒市场200元至600元价格带的持续扩容,与迎驾贡酒在业绩快报中给出的2021年业绩实现高增长的原因相互印证。华鑫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洞藏系列中洞6和洞9占比预计80%左右,洞16和洞20未来3至5年有望快速放量。其中,洞6的售价在198元/瓶左右、洞9价格在297元/瓶左右,迎驾贡酒发力次高端的意图明显。
而金种子则是在醉三秋等老系列后推出馥合香,填补中高端不足的空缺,形成完整产品体系,也意图在次高端市场分一杯羹。
消费升级 安徽酒业迎新增长极
目前,安徽省内白酒市场上基本形成徽酒(为主)+苏酒+黔酒(酱酒)+川酒的格局,而在徽酒市场,以古井贡为首,口子窖、迎驾贡酒两强并存的局面基本稳固。但酒企的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相互促进的发展,且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均有望收获次高端产品放量红利。
行业来看,众多安徽酒企已悄然布局次高端。古井贡酒的古16、古20,迎驾贡酒的洞16、洞20,口子窖的口子20及兼香518,而金种子则是在醉三秋等系列后推出馥合香,填补中高端不足的空缺,虽未实现放量,但日前引入“华润系”入局,或可为企业强品牌实现背书。

(古井贡酒 来源:古井集团官网)

(古井贡酒 来源:古井集团官网)

凤凰网安徽梳理相关数据发现,目前安徽白酒市场主流价格带为100-300元的中高端价格,容量为140亿元左右,占比约40%,其次是100元以下的中低端价格带,容量为123亿元,占比约25%,主要以地产品牌为主,300元以下价格带市场占比合计达75%,而300-800元的次高端价格带占比约13%,主要的产品为古20、梦6+及剑南春等。因此安徽白酒市场潜在升级需求明显。
近年来,安徽经济高速增长,2021年安徽省GDP为42959.2亿元,同比增长8.3%,这就为区域内白酒消费的提档扩容提供了强支撑。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也使得安徽省白酒消费开始升级,安徽白酒市场容量从2017年250亿增长至2021年350亿,消费主流价格带也从100元跃升至200元左右。
目前,安徽白酒消费升级仍处于加速期,200+、300+的大众价格带持续升级,500元以上的政商务价格带也在快速扩大,其中省会合肥市场,500元价位已经成为中高端商务宴请的首选标准。
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安徽白酒市场扩容将优于全国,次高端放量加速,预计到2025年安徽白酒市场将扩容至401亿元,次高端/中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将达到104.93亿元/145.4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7.72%、4.92%。
业内人士表示,“在消费持续升级的情况下,假定有20%的100-300元产品升级至300-800元,安徽次高端酒的市场容量将提升一倍,可达150亿左右。”
依此而言,在不考虑高端及超高端的白酒品牌前提下,安徽市场未来一定会形成次高端增长旋风,安徽酒业将迎来新增长极,定位于次高端的白酒品牌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此外,随着安徽本土酒企市场主要竞争向次高端转移,中低端市场也将给其他品牌留出发展空间。
省外酒企狙击 徽酒品牌力不足
在省内市场的高压下,不少徽酒企业也开始尝试布局区域外市场。不过在目前看来,区域白酒的高端产品与一线名酒相比,缺少的仍是市场的认可度,在如今高端、次高端格局基本固定的情况下,这些区域高端产品能否撬动高端消费人群还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对徽酒酒企来说,发力次高端,也会带来品牌力不足的隐忧,高端产品往往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能为其带来更高的收入与利润。而迎驾贡酒于2020年底方才推出迎驾贡酒大师版产品,定位超高端,定价为1876元/瓶,还尚处于渠道培育阶段,未能大幅放量,品牌溢价能力有限。但这也并非迎驾贡酒一家存在的问题,即使徽酒龙头古井贡酒,目前也囿于品牌力不足,没有能够站稳千元档的大单品。
而在次高端市场,剑南春、梦6+、洋河等诸多省外酒企也在狙击安徽白酒市场,研报显示,剑南春在安徽有近10个亿元销售额,预计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超过25%。而梦之蓝、天之蓝等系列产品自2017年打开安徽婚宴市场后也在持续发力。
“因为安徽白酒市场是一个极度‘内卷’竞争的市场,安徽餐饮渠道所有的白酒销售都是负毛利,因为安徽白酒品牌力的局限,只能在本土销售,对于省外市场拓展收效甚微。”业内人士表示,安徽白酒品牌在省外酒企的狙击下,面临着外部全国性名酒品牌逐步蚕食市场份额的压力。
因此,安徽白酒虽有次高端产品逐渐放量的红利,但仍有无法避免的压力,尤其是当下疫情反复,消费需求或不及预期。但总体而言随着安徽白酒市场提档扩容,安徽域内次高端、中低端白酒产品或都将迎来一轮消费红利。
文/江凯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