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农事渐忙。作为安徽省粮食生产大县,霍邱县立足“早”字当头,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再生稻育秧、农技服务升级等重点工作,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全力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筑牢根基。
在城西湖乡的万亩麦田中,双盈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士银正在查看小麦情况。作为承包1500亩土地的种植大户,他表示:“去年小麦亩产达900-1000斤,离不开县乡两级的精准帮扶。”
据其介绍,霍邱县农业农村局常态化组织农技专家下沉田间,针对小麦品种选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指导,并协调新型农机设备提升耕作效率。
在岔路镇莲花寺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土地整治与小麦种植同步推进。镇项目办主任徐中品介绍,2024年全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达21.4万亩,其中一期1.24万亩已全部完工并种植小麦3600亩,二期9000亩土地整治基本完成。
“整治后的农田‘小田变大田’,渠相通、路相连,土地流转价格从每亩200元涨至600元。”徐中品表示,项目区小麦长势明显优于普通农田,农民收益显著增加。
数据显示,岔路镇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达5800万元,通过土地深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升级等工程,推动“低产田”向“吨粮田”转型,为粮食产能提升注入持久动力。
在安徽丰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育秧基地,一盘盘再生稻秧苗整齐排列。“我们主要做再生稻的育秧,目前有两个基地,大概有3万多亩的产值,并且提供全程服务模式,从供种、育秧到机插的全程托管。”公司负责人熊永松介绍。
“再生稻省事省心,以前一季稻一季卖,现在可以‘一种两收’,比单季稻的效益要高很多。”种植大户张永国说。
为扩大再生稻种植规模,霍邱县农业农村局科学分解83万亩种植计划至各乡镇,并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机械化、集约化生产,全县再生稻育秧工作多点开花,总计可移栽面积约65万亩,为秋季粮食丰收埋下希望的种子。
此外,面对春耕备耕关键期,霍邱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召开培训会、观摩会,指导农户落实小麦促弱转壮、精准施肥等关键技术;并强化农资监管,保障春耕物资供应,保障春耕生产“马力全开”。
从高标准农田的连片推进,到再生稻育秧的科技加持,再到“零距离”农技服务的全覆盖,霍邱县以每块田精耕、每寸土增效的实际行动,践行粮食安全责任,奋力谱写现代农业强县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