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改革开放40周年·看肥西】李祖应:村庄蝶变 从不知温饱到小康生活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编者按: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这40年,让人陡生万千感慨。多少历史性时刻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多少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多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年、建县70年以来,肥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近日,凤凰网安徽探访了肥西农业、教育、医疗、电力、警务、环卫等多个行业从业者,聆听这座城市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日新月异的变化。

农业发展亲历者——李祖应

8月初,凤凰网安徽前往了肥西县山南镇的小井庄。在小井庄纪念馆门口,见到了66岁的老人李祖应。

李祖应在小井庄生活了大半辈子。1979年他成为小井庄生产队的队长,之后担任小井庄村委会主任,见证了小井庄从“包产到户”到如今乡村振兴的每一个时代和变迁。

看今朝 美丽乡村展现新风貌

访谈一开始,老人侃侃而谈,他向凤凰网安徽感慨起了现在生活的美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小井庄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壮大,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目前,小井庄依托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根据李祖应的介绍,截至目前,小井庄发展苗木花卉、经果林1300多亩,种粮大户8户2200多亩,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耕地的60%以上,全村都是水泥路或砂石路。

李祖应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小井庄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农根文化节,成为农产品展销会和本地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盛宴。

小井庄是“包产到户”的发源地,是历史文化明村,外加自然风貌、传统习俗、徽派民宅等特色,受欢迎程度很高。

此外,李祖应特意提到,现在良好的医疗条件以及健全的医疗保障机制给村里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村民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村民有了健康的身体,村庄就有了发展、强盛的根基。交谈的过程中,老人一直笑容满面,时刻彰显着自己的好心情。

再回首 心酸往事都付笑谈中

现在美好的生活与1978年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

说到40年前,李祖应回忆道,那一年自己是二十五六岁,肥西遭遇百年未遇的大旱,全县100万亩农田70%受灾,中晚稻几乎绝收。平时吃的只有少量芋头,大家都在饥饿线上挣扎,又遇到大旱,简直是雪上加霜。

图中相片是李祖应给展示的村里当时最好的房子,背景是如今村中房屋的模型

所谓穷则思变,面对天灾与饥饿,小井庄村民表现出敢为人先的一面。

回忆到包产到户的经历,老人激情高涨。他表示,因为当年全省大旱,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已经在省委的紧急会议上指出,农民可以各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度过灾荒。

1978年9月中旬,时任山南区委书记的汤茂林与黄花大队23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一个特殊会议,决定在全大队实行包产到户。虽然下了决定,但很多地方的行动依然很谨慎。而小井庄的21户农民则放开了手脚,彻底地将土地分到户,开始抢种庄稼。

而小井庄村民的这一做法,无意中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

“包产到户后,秋种进度快、质量好,第二年夏季获得了大丰收,省里经过实地调查,肯定了小井庄的做法,这让当时我们一直提着的心,得以安稳地放下。”李祖应回忆说。

得益于村民们的智慧、勇气与勤劳,小井庄发展的越来越好,村子渐渐富裕起来,走在了小康的道路上。

话乡村 绿了田野富了乡亲

小井庄的发展,离不开当时村民的大胆改革,也离不开后来肥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没有村民迈出的那一步,或许他们还在饥饿线上挣扎;而没有肥西县委县政府各方面的规划与扶持,小井庄就不会快速迎来现在农业、乡村旅游业也得不到迅速发展。

时代在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只是小井庄,整个肥西县也日新月异。

改革开放以来,肥西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几年,肥西县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今,一条条通村公路两旁绿树连片,一户户幽静雅致的农家院落干净整洁,一项项农业项目稳步实施……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村庄组成了一幅肥西美丽的乡村画卷。

目前,肥西县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全面突出生态、休闲、绿色、健康特色,欲打造一批设施完善、风格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包括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美食村、精品旅游线路、休闲农庄、特色农家乐、民宿客栈等。而小井庄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乡村。

改革开放40年、建县70周年,肥西县农村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曾经到处是底矮的茅草屋、泥泞的小路的村庄,早已被林立的楼房、畅通的公路替代,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发展传奇。(凤凰网安徽/蔡庆)

[责任编辑:周丹]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