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型产业 “打卡淮南”见证城市转型


来源:凤凰网安徽综合

9月22日,“网媒打卡'淮南'见证70年发展”正式启动,凤凰网安徽在两天的时间内走访光伏项目、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数据中心等多个地点,见证淮南近年来的发展巨变。其中,光伏、煤化

9月22日,“网媒打卡'淮南' 见证70年发展”正式启动,凤凰网安徽在两天的时间内走访光伏项目、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数据中心等多个地点,见证淮南近年来的发展巨变。其中,光伏、煤化工项目是淮南为了从资源型城市转型而做出的诸多努力的缩影。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淮南作为能源之城,是国家“亿吨级”煤电基地,煤炭也在当地被称为“黑金”。然而,煤炭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目前,淮南正在积极正谋求绿色转型,探寻建设光伏能源基地、煤炭清洁利用等新方向,开拓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荒原化清波

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曾被采煤沉陷区这道“历史遗留难题”深深地困扰着,如今,淮南通过对土地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探索出了新道路。

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之一,三峡新能源安徽淮南150兆瓦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是“安徽省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项目”之一。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该项目由中国三峡集团利用6块采煤沉陷区闲置水面建设,占地4800亩,总投资近10亿元。该项目的年发电量约1.5亿度清洁电力,从建成到现在,累计发电量2.65亿度;在节能减排上,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约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9.95万吨,照亮城乡家庭约9.4万户。

水面漂浮光伏项目主值班员张紫赫告诉凤凰网安徽,该项目是淮南市引进社会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模式的一种探索,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持续稳定的工作和收益。光伏项目每年租赁费用在200万元以上,使原本闲置的水面产生持续的收益,实现农民增收,5000位农民人均年增收300元,其中贫困人口518人。另外,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组件清洗也大量利用当地闲置劳动力,目前为20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60多人,月增加经济收入2000元。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该项目年纳税约2500万元以上,为地方提供持续稳定的税收,助力地方政府把采煤沉陷区由“包袱”变成“财富”,把发展方式由“黑色”变成“绿色”,对土地综合利用与新能源产业结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根本转型。

黑金焕新生

淮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如何利用煤炭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直是淮南探索的方向之一。2019年7月,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用成果给出了答案。

凤凰网安徽了解到,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总投资206亿元,是中国石化重大建设项目、安徽省重点工程和淮南市“一号工程”。

2010年12月,中国石化与皖北煤电成立合资公司——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该公司的成立推进了淮南煤化一体化项目建设。2019年7月,该项目投料试车成功,顺利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的聚乙烯、聚丙烯主产品和硫磺等副产品,完成了黑色煤炭变为白色粒子的“新生”。

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为该项目提供了原料,生产高附加值的聚烯烃产品,带动所在地区汽车、装备制造、家电等优势产业发展并进一步做大做强。煤制烯烃是新型煤化工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在煤基能源化工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项目建设符合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发展方针。

据凤凰网安徽了解,中安联合煤化工项目的建成投产,填补了安徽省大型聚烯烃工业企业的空白,极大地满足安徽及周边地区化工产品的需求,实现了煤由燃料向原料的‘关键一跃’。对于优化我国石化产业布局、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打造淮南千亿级产业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中国石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做出积极贡献。

此次凤凰网安徽跟随网媒“打卡”淮南活动,深刻感受了淮南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努力,探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推动淮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文/刘李冬 图/邓燕铭)

[责任编辑:王顺]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今日推荐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