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东:倾力打造中国汽车出口标杆基地
振宜汽车有限公司负责人 朱少东:
振宜汽车是基于振兴地方经济,加快和实现安庆千亿汽车产业目标,在安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的一家集整车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有企业。2023年,该企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51%,纳税同比增长492%,主要经营指标均创公司成立以来最好水平,推动近50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落户安庆,引入投资规模超60亿元。从2019年10月落户安庆经开区,到成为园区首个产值破百亿企业,振宜汽车仅用了四年时间。
“2023年,是振宜汽车的‘创变’之年,所做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坚持‘人人都是经营者’方针、秉持‘质量至上’准则、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朱少东说。
在党建引领方面,聚焦管理升级,坚守安全红线,将质量、成本交付作为经营改善主抓手,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到最小管理颗粒,精细作战单元,降本、提产、增质,不断挑战极限。
在经营方针方面,推动全员为提质扩量增效献计献策,2023年累计改善效益1300余万元。
在质量至上方面,开展“质量百日攻坚战”,顺利通过3C认证、 COP一致性审核、IATF16949体系审核等,不断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把生产质量关。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制定“百名振翅生专项培养计划”,入职的优秀毕业生们经悉心培养,现已在各岗位崭露头角。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抢抓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布局,提升产销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朱少东说,2024年,振宜汽车将坚持以规模促进效益增长,加快提升一厂节拍、二厂改造和二期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谋划三期项目建设。同时,还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努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安庆落地建厂,倾力打造中国汽车出口标杆基地,为安庆建设千亿级汽车产业及生态圈、打造安徽汽车产业“第三极”贡献力量。(见习记者 杨浔/文 徐火炬/图)
孙文海:狠抓创新,“新生代”展现新力量
泽升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孙文海:
安徽泽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的创新型公司,2018年落根安庆高新区,从一家小企业,到2023年销售收入5.5亿元,较2022年增长50%。“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企业坚持狠抓产品和技术创新,更离不开政府对企业的扶持,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孙文海说。
回顾泽升发展,孙文海说,泽升从客户需求和应用出发,紧盯未来发展趋势,找准创新方向。“我们从进口替代起步,再进一步参与到行业头部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与客户一同创新,共同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在客户使用上下功夫,让原有产品迸发出新的市场竞争力。”而泽升从不仅着眼现有客户,更紧盯经济发展方向,泽升2022年与比亚迪合作,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当年销售额仅10万元,但随着合作深入,预计2024年业务合作达2000万元。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创新离不开创新投入和人才引育,孙文海说,“泽升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约7650万元,并形成由87人组成的专职研发团队,其中硕士14人、博士3人。公司目前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6件,实用新型专利63件、软件著作权12件。”如今的泽升,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安徽省技术中心、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荣誉称号。
“这5年,我们切实感受到市、区各部门的优质服务。”孙文海说,从研发费用等具体业务的指导,到科技专项经费补助的申请,从解决专项实验场地,到专业的金融服务,感受到政府对企业上了心。“而正是这些服务,为泽升节约了数百万元科研经费,加快了研发进度,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正是这些‘政府的主动作为’,让‘企业想成为’变成了‘企业敢成为’,实现了从企业创新投入到业绩增长的闭环。”
展望2024年,“泽升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安庆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孙文海说。(全媒体记者 管炜/文 徐火炬/图)
张剑: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为推进制造名城建设增添澎湃动力
安庆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张剑:
“2023年,安庆经开区实现GDP322亿元,同比增长7.9%。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四上'企业经营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率先建成千亿园区。”安庆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剑说。
展望2024年,张剑说,安庆经开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制造名城的发展大局,锚定“创一流、进十强、过千亿”目标任务,把“拼产业、拼项目、拼服务”作为发展的主基调,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打造汽车产业集群。深挖链主企业潜力,全力推进振宜二期建设,扩展江淮、雷萨市场份额,铆定产值240 亿元目标,抓集聚、锻长板。围绕整车优选招引轮胎、玻璃、电机等大型配套企业,注重新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份额,推动零部件企业全年产值实现120亿元。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聚焦后市场服务,筑牢筑强产业链条,实现从“分兵突围”到“板块崛起”的质变。
培育商业航天产业。抢抓商业航天新赛道,按照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双轮驱动”战略,围绕卫星制造、运载发射等领域开展招商活动;推动中科西光、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项目开工建设,加紧对接和德宇航、深蓝航天、天兵科技等20个项目线索,力争全年签约10个以上,下好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
推进高铁新区建设。加快推进高铁新区“七通一平”,储备一批工业用地,确保大项目引得进、接得住。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导入,力争在高铁新区落户2个50亿元以上大项目。起步区3.9平方公里主干路网建成通车,污水处理厂、南塘安置房、职工之家、油气管线迁改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努力把高铁新区打造成安庆市产业高地。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将创建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强化并联审批、容缺审批,始终保持经开区审批速度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持续办好中国安庆2024 长三角国际汽车产业及供应链博览会,吸引更多投资目光集聚安庆。深入实施帮办代办工作机制,推进电厂三期、国风新能源、常青二期等32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振宜二期、金美汽车饰件、新泉内饰件等29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以经开区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为制造名城建设添砖加瓦、再立新功。(全媒体记者 卢向波/文 徐火炬/图)
刘存磊:向“新”勇进,为高质量发展筑强根基
桐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 刘存磊:
“2023年,桐城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优存量、拓增量,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桐城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刘存磊介绍说,坚持工业立市强市,构建有吸引力的招商生态,桐城正是因为抓项目强招引、抓升级强创新、抓服务优环境,才促成投资超百亿元的中环、中玻等项目落地开花。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招商引资。近年来,桐城聚焦招商引资,组建“两新一医”新兴产业专班,对招商引资工作定期专题调度,大抓招商氛围不断浓厚。落实“内搭平台、外联老乡”工作部署,举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峰论坛、首届富锌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利用老乡资源为新兴产业发展把脉。2023年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投资247亿元。
桐城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放在科技创新上,以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为契机,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主体量质齐升,2023年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17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2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32家。同时积极推动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施博士服务团“奔桐”计划,引导省内外桐城籍高校人才,到有需求的工业企业挂任“科技副总”。
如何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创新、谋发展,真正燃起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桐城坚持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深入拓展“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创新实施“节点工作法”。深化“放管服”改革,经开区“一枚印章管审批”逐步实现。出台促进传统产业发展举措十二条,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和大数据企业各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
“下一步,桐城市将全面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锚定‘进十强、冲千亿’目标,强化‘先行’意识,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创造一批先行的标志性成果”。刘存磊表示。(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丹/文 徐火炬/图)
章洪海:掀起“双招双引”新攻势
迎江区区委书记 章洪海:
2023年,迎江区“双招双引”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个,总投资230亿元,项目开工率96%、入统率78%,其中,工业项目16个,总投资176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3个,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
前进道路上,迎江区始终思路清晰、步履坚定。据迎江区区委书记章洪海介绍,迎江区建立产业招商图谱,瞄准长三角、 珠三角,以目的地命名56个招商组,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做到初访企业亲自会见、重点项目轮流拜访、重要线索交办督办,每周一次召开书记会商会,专班负责推进,每人每月至少5天外出招商。2023年全区累计外出招商976批次,拜访、接待企业1400多家 。
在发挥基金招商作用方面,坚持“实在、放大、安全”的原则,累计设立9支产业基金,总规模26.8亿元。全年完成基金投放9.2亿元,带动投资195亿元。深度对接优势资本等7个创投机构,当年实现8个项目签约落地。
面对工业空间不足瓶颈,迎江区着力破解。投资16.5亿元,完成1.36平方公里的高松·柘山片区征迁,新增用地2000亩,路网工程进场施工。完成华泰资产收购,盘活用地784亩, 成为迎江有史以来单笔最高、占地最大、社会反响最好的企业处置案例。
建立园区“用工周转池”,兑现稳岗补贴、“以老带新”奖励,稳定用工228人。实施“用工 600”行动,解决企业用工667人,“区长接你来上岗”成为全省推动高校就业的地方品牌。通过高端资本,柔性引进教授团队、博士团队、“985”人才团队43人。建成上海飞地孵化器和杭州飞地孵化器。在招才引智方面,迎江区多措并举,打好“组合拳”,推动各类人才施展才干、成就梦想,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开局就要起跑、起步就要跃进’的奋斗姿态,汇聚‘双招双引’工作的澎湃动能,为安庆制造名城建设贡献迎江力量。”章洪海说。(见习记者 金晨/文 徐火炬/图)
焦玲:创新赋能 服务增效 “三个坚持”奋力打造“满宜办”营商环境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焦玲:
“去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服务、高效能监管,努力为打造‘满宜办’营商环境贡献市场监管力量。”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焦玲说。
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做法有,坚持“人人都是主角”,服务全局大抓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工作专班,锚定‘全省第一方阵’一个目标,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坚持‘三项机制’,抓好‘四个环节’,市县协调联动、上下共同发力,人人争当营商环境指导员、宣传员、践行者、推动者,形成大抓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焦玲说。
“在创新举措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坚持‘事事提供便利’,以经营主体需求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焦玲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办照不出村(居)”改革;优化个体工商户转改企业系统;优化集成服务,为1.03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证前指导”;在全国首创“一屏注销”改革,为经营主体一次性办结企业注销登记。
在助企纾困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坚持“处处为企着想”,连续两年出台助企纾困解难十二条举措,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每月开展“宜企服务日”活动。成立安庆市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举办“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引进优质专利代理机构21家,实现县(市、区)全覆盖。2023年,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量同比增长42.4%。全面推行“一业一查”,有效降低监管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快速重返市场。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焦玲表示,下一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改革创新激活力,审慎监管加马力,精准服务增动力,全力打造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的一流营商环境,为现代化美好安庆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见习记者 冯婉/文 徐火炬/图)
来源:掌上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