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安徽省安庆市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共青团安庆市委以推进非公领域团建工作攻坚行动为契机,聚焦“建、管、用”三个环节,全面推动非公团建工作扩面、提质、增效,持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组织力和服务度。截至目前,累计建团3908个,同比2022年增加46.1%。
聚焦“建”有力度,扩大非公团建覆盖面。团安庆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门,印发《安庆市推进非公领域团建工作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提升非公领域团组织覆盖面。
党团联动同步建。市、县(区)两级团委主动对接同级党委组织部门,通过上门找、分类查、服务联“三步法”,全面开展非公团建大调研,了解掌握企业性质、组织设置等情况。坚持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同步实现团组织全覆盖;对已成立党组织但无团组织的,依靠党建带团建逐步实现建团。攻坚行动开展以来,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党组织412个,发动建立非公团支部340个。
划分区域联合建。依托经开区团工委、高新区团工委、桐城双新产业园团支部等团组织,构建与园区共建、共融、共促工作格局,推动功能型园区团建工作向纵深发展。立足企业发展和团员青年群体发展实际,各乡镇街道团(工)委多点发力,探索同地区、同行业、同类型的小微企业联合建团,目前安庆市共有113家联合企业团组织。
拓展宣传带动建。充分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属社会组织作用,吸纳行业优秀青年会员1000余名,采取政策宣讲、示范引领等方式,直接联系青年企业家百余人,带动青创企业建团76个。
聚焦“管”有章法,激发非公团建活跃度。加强对非公企业团组织日常管理,做到联系经常、制度落实、活动丰富。
注重制度规范。指导非公企业团组织规范使用“智慧团建”系统,为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设置1个月过渡期,帮助开展“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落实好团员发展、团内选举等工作制度;依托企业活动室、阅览室建立“青年之家”,争取团旗上墙、团员权利和团员义务上墙、入团誓词上墙、团建制度上墙,持续推动团组织生活规范化、制度化。
注重活动促进。聚焦青年创业创新、婚恋交友等实际需求,开展“聚青年力量、助乡村振兴”青联思享汇、“缘聚宜城”青年植树交友、“青春作伴、宜路生花”青年人才交流联谊会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助力成长成才。到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20余场、覆盖团员青年1000余人次,为非公企业团建注入新动能。
注重典型激励。扎实开展“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工作,发展团员名额优先向非公领域团组织倾斜,2023年以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共有110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43人发展为预备党员。积极推荐非公企业团支部和团员参加评优评先,2022年以来,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41名企业团员(青年)、46个非公企业分别获得“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庆市青年文明号”等多项省、市级荣誉。
聚焦“用”有质效,提升非公团建影响力。积极发挥非公企业团组织引领、凝聚、服务青年的作用,充分释放青年团员在企业中模范生力军作用,推进非公企业团建提质增效。
助力人才培育。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和“青年工匠”为载体,指导各级非公企业团组织定期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青年英才。其中,安徽瑞林精科股份有限公司优秀青年储鑫牵头攻克了汽车变速箱阀板研发难题,一举打破了零部件依靠进口的生产僵局。
助力服务大局。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招工宣讲等活动,着力发挥团组织在企业服务、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深入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动企业团员青年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暖冬行动”“圆梦微心愿”“青春学雷锋,为企优环境”“保护母亲河,青年在行动”“关爱困难家庭”等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26场次,服务群众1.1万人次。
助力城市融入。积极推动非公企业“成长之家”“活力之家”“文明之家”“幸福之家”建设,让非安庆籍团员青年和企业青年子女得到更多关爱。发动企业参加“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精准对接在宜就读大学生、安庆籍返乡大学生实习实践需求,为300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助力了安庆市“宜礼待才”品牌建设。(通讯员|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