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言徽语第96期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_凤凰安徽 凤言徽语第96期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_凤凰安徽
 
 

探访“增知”: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家旧书店

2018.4.10 第129期

题记:人生短暂,还不如一本书的时间长。

近日,“全民阅读论坛”在合肥开幕,在大力推进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同时,推动全面阅读,将合肥打造成一座有底蕴、有气质、有灵魂的书香之地,这对“一天不看书就会有犯罪感”的书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乐事。但是,不同类型书店的激增,让很多阅读空间变得不再“纯粹”,尤其商业化的业态模式让很多书友不禁唏嘘。

对此,相对“纯粹”的阅读空间显得尤为可贵。从“增知”到“爱知”,从“三友谷”到“博学阁”,这些“藏”在合肥市区小街小巷的旧书店,不禁成为书友们的钟爱之处。不大的门面,堆得是满满当当的旧书籍,有的甚至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但是一个个却像个神奇的空间站,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书,吸引着形形色色的人。仔细想来,与一些业态复杂、专修别致的阅读空间相比,显得是那么“与世无争”,也难怪会受到众多书友的青睐。

4月10日下午,笔者首次来到位于合肥市区六安路上的“增知旧书店”,被眼前景象惊呆了,20平左右的空间里杂乱的堆满了不同的旧书,书架之间甚至容不下两人一起通行,地上也到处“躺”着、叠着各种旧书,也难怪合肥无数爱书之人把这家旧书店当作是精神港湾了。千挑万选了5本书,在老板算账的时候不经意瞥见一本《廊桥遗梦》,惊喜之下赶紧收入囊中。

就像淘书期间碰到的一个店里的熟客所言,“不管什么时候来淘书,总能有新发现”。在书店的淘书,总能看到书架前,认真地挑选着书堆里的“知识”的书友。从2000年到现在, 作为“旧书店”的代表,增知书店不仅仅是一个阅读空间,更是合肥旧书市场变迁的见证者。

而事实上,诸如此类的旧书店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在传统单一的纸质业态逐渐落寞的当下,能保存下来的旧书店,除了谋生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所谓的“初心”。根据中国新闻出版部门此前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古旧书店总数仅为36家,其中2/3的省份仅在省会城市有1家古旧书店,而合肥也仅有增知书店上榜。

在这个电子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书店受到严重冲击,旧书店更是处境艰难,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讲,旧书店的价值无法取代。

以增知书店为例,旧书店是一个洗涤心灵的场所,“如今,会在微信、微博等推一些‘读书推荐’,并且近期会把网店做起来。”在堆满书的增知旧书店,朱成龙说,他打算引入互联网思想,把旧书店“搬”到网上,“努力把父亲的遗志传承下来,把旧书店留下来!”另外,朱成龙还在店门口显眼的位置, 摆放了不少淘来的砚台等古董和老物件儿,通过衍生产品的销售来“维持”书店的经营。

而这种方式也仅仅是缓解惨淡的经营现状,并不能彻底“拯救”旧书店。此前,已经有专家指出,除了旧书店自身的突破创新,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的扶持也必不可少。“能否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等资金支持,让增知书店成为合肥的‘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一个‘文化地标’似的旧书店,供人安静淘书阅读。”这是来自旧书店的心声。

旧书店,不仅是一座城市一片宁静的角落,也是提升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层次的标志。

对很过钟爱旧书的书友们来说,通过翻阅发黄的书页来感受那份文字散发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感,是网络购书无法实现的,正如增知旧书店已故的“朱老”留下的那句话:“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家旧书店”。

而细细盘点,合肥实体书店并不少,但为人熟知的大都是一些装修精致的的独立书店或者业态繁多的“商业综合书店”,伴随着市场的发展不断的“创新”,已经早不是纯粹的书店。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少的人愿意静下来阅读一本书,就算是偶尔为之,也是通过电子阅读来满足需求,哪怕心血来潮要买本书来读读,多数人也是选择网购,不得不感慨,纯粹的纸质阅读已经渐渐被我们忽略。可论起阅读的感受,就笔者而言,再好的电子阅读器,总没办法带来阅读纸质书籍带来的喜悦感,网购书籍总没有在旧书店翻看纸堆里的旧时光快乐。

但是,就现实情况而言,网络唱衰纸质阅读的时代下,城市“旧书店”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以上信息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凤言徽语》为凤凰安徽一档新闻评论栏目,自2015年1月6日创办以来,一直以最佳的新 闻整合方式去解读热点,2015年6月19日,《凤言徽语》正式改版,将以新闻评论的形式为公众传 递自己的声音与精神。

《凤言徽语》将以独立视角,深度解析,以求不离“徽萃精华,语妙天下”。

  • 本期编辑:陈玲
  • 本期作者:陈玲
  • 来源:凤凰网安徽

凤凰安徽微信

凤凰安徽微博

  • 邮箱:2632643941@qq.com
  • 电话:0551-6553 5299

评论·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