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池州试点“海绵城市”让城市学会“呼吸”


来源:中安在线

近期,全国部分地区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又现严重内涝,城里“看海”已然成为常景。“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我们将改变过去‘桥归桥、路归路’的工程化城市建设模式,立足城市整体功能,突出生态特性,致力于城市建设的系统化和标准化。

原标题:池州试点“海绵城市”让城市学会“呼吸”

近期,全国部分地区遭遇暴雨,不少城市又现严重内涝,城里“看海”已然成为常景。如何根治“逢雨必涝”痼疾,池州试点建设“海绵城市”,有望使这顽疾得到彻底解决。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今年4月,池州从全国130多个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池州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中心城区“三山三河三湖”交相辉映,具有天然的海绵城市架构;“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城市格局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极佳的生态本底。

“建设海绵城市,意味着我们将改变过去‘桥归桥、路归路’的工程化城市建设模式,立足城市整体功能,突出生态特性,致力于城市建设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市住建委副主任余祖平表示。一方面,按照“点、线、块”原则确定在18.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内,以老城区+天堂湖新区为“块”,以清溪河沿岸为“线”,以南湖湿地、备用水源项目为“点”,保证示范区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对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等进行综合修编,建立系统的城市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变“单项规划”为“整体设计”。

同时,根据水面率高、水质良好、不透水地面比例高、内涝问题突出等特点,围绕建设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城市海绵体,采取优先应用“净”,综合应用“渗”、“滞”、“蓄”、“排”,适当应用“用”的实施模式,避免走过去“开膛破肚”式的城市建设老路。

建设海绵城市始终绕不开“钱从哪儿来”的问题。余祖平说,我们将转变公共资源管理方式,变“政府独角”为“社会主唱”,着力让海绵城市试点成为池州“PPP”模式深入实施“试验田”。

目前,池州市已编制了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计划建设水生态安全系统、园林绿地系统等五大类117个项目,总投资211.62亿元。

为解决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市政府计划引进基金公司,共同出资建立海绵城市“PPP”产业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再引入技术支持基金、运营管理基金等,参加海绵城市的全生命周期建设。

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后,全市年平均减免洪灾损失3650万元,每年可节约自来水费203.13万元,土地增值效益2亿元,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将增加4000余个相关工作岗位,源污染负荷消减率达到50%以上,城市内河水系达标率100%。(池州新闻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楚武文]

标签:城市内河水系 呼吸 污染负荷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