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渔民上岸 水调歌头


来源:中安在线

70多年前,江苏苏北一带的渔民为躲避饥荒,逆流而上,在我县杨湾镇停泊了下来。这里紧临30多万亩的泊湖,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又是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令这些逃荒的渔民们得以在此赖以生存、繁衍生息。如果说70年前的渔民们逆流而上是寻找生机,那么如今这一辈的现代渔民们,则是顺应着时代潮流,踏上了上岸之途。

原标题:渔民上岸  水调歌头   

70多年前,江苏苏北一带的渔民为躲避饥荒,逆流而上,在我县杨湾镇停泊了下来。这里紧临30多万亩的泊湖,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又是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令这些逃荒的渔民们得以在此赖以生存、繁衍生息。如果说70年前的渔民们逆流而上是寻找生机,那么如今这一辈的现代渔民们,则是顺应着时代潮流,踏上了上岸之途。

    红色房顶取代了渔船的顶棚、黛青色墙体取代了渔船的桐油木板,落地铝合金窗台取代了渔船上透气小窗……在杨琴小的心中,这才是一个稳定的家。而渔民生活也在“1+6”各部门联动的安徽模式中,走向全新。
 
  70多年前,江苏苏北一带的渔民为躲避饥荒,逆流而上,在我县杨湾镇停泊了下来。到了70年代,渔民们成立了建新渔业大队,终于落下户来,到了今天,当初逆流而上寻找生机的渔民的第四代就快要出生了。
 
  今年37岁的吴长江从小在渔船上长大,就连名字都与水分不开。在他的记忆中,从他爷爷那辈开始,就在这里捕鱼,而他的父亲、包括她的妻子都是在渔船上出生的。
 
  渔民,以船为家。一条船,既是生产捕捞的工具,又是休息娱乐的场所。“船是流动的,哪里有生产,我们就开着船去哪里。”吴长江说。
 
  靠水吃水。丰富的水资源曾让这里的渔民们衣食无忧。多年来,他们遵循着自然法则,按照节气、观察天气出船打鱼,“过去一次捕鱼至少在30多斤。养活一大家没问题。”吴长江道。
 
  “除了最近的泊湖,最远到湖南洞庭湖,我们都可以去,过去这些水面都是公共的,一次出船一般1、 2个月,冬天更是捕鱼的旺季。”出生在渔船,并在渔船上生活了50年的沈金关告诉记者。
 
  到了90年代,随着大集体经济到包产到户的个体经济的转型,泊湖等不少水面开始被人承包,随着公共水面的缩小,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的压缩。
 
  “水面被人承包了,就像是这个房间被你买下来,我没事还去转转,拿点东西,当然不行。”吴长江比喻道。
 
  如今,曾经通达四方的湖泊留给建新渔业大队的水面,就剩下10里多长的杨湾闸河道和不远处的长江。水面缩小,加上渔业资源的减少,渔民们的生计开始出现问题。
 
  “过去一次至少3、 40斤,现在只有3、 4斤,收一次网,收成却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吴长江估算着。迫于生计,吴长江除了自己捕点鱼之外,还凭自己多年的经验,在某渔业公司打工。而不少渔民都和吴长江一样从单纯的捕鱼,开始另谋生路。
 
  如果说70年前吴长江的长辈们逆流而上是寻找生机,那么如今吴长江这一辈的现代渔民们,则是顺应着时代潮流,踏上了上岸之途。据县水产局统计,全县623户渔民有30%的渔民和当地农民一起,外出打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傅剑波]

标签:渔民 水调歌 上岸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