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阜阳老太太路边摆摊图乐呵 缝缝补补13载


来源:阜阳新闻网

路旁树荫下,小小的缝补摊前,一位老太太手脚熟练地配合着,专注于手中的活计。换拉链3元,绞裤脚2元,补衣服3元……姜大妈的缝补摊没有名字,来这里缝补的多是周围的熟人。

原标题:老太太路边摆摊图乐呵缝缝补补13载

路旁树荫下,小小的缝补摊前,一位老太太手脚熟练地配合着,专注于手中的活计。她的周围常聚集着一群老头老太太,闲时她便加入他们,乐呵呵地叙会儿话。这场景,弥漫着温馨的生活气息。

68岁的巧手匠,365天的缝补摊

摊主姜少云68岁。每天清晨8点,她推着一辆小车出门。小车上一台老式缝纫机、五颜六色的线、各种样式的拉锁和扣子、一些零零碎碎的布角,便是她缝补摊的全部。

姜少云的缝补摊摆在家对面的树荫下,一年365天,只要不下雨、雪,从清晨到傍晚,她准在这儿守摊,换拉链、绞裤脚、缝补丁、改长短……这些活儿她做起来游刃有余。

换拉链3元,绞裤脚2元,补衣服3元……姜大妈的缝补摊没有名字,来这里缝补的多是周围的熟人。她每天出摊,也习惯了多带几个小板凳。遇到买菜回家的老邻居累了,她便主动招呼他们到缝补摊歇歇脚。

采访当天,缝补摊一如既往地热闹。一对年轻夫妻走到摊前,拿出新买的裤子,请她帮忙绞裤脚。量好长短,上好压脚、装好底线,一番比比划划后,姜少云脚踩着缝纫机转动起来,裤脚边很快绞好了。年轻夫妻给了5元钱正准备走,姜少云叫住他们,递给他们3元钱。“阿姨,别人都是收5块,你咋才收2块,怪费事儿的。”姜少云起身将钱塞给他们,笑着说:“留够了,没给你们熨,你们回去自己熨熨。”

这时,旁边一位老人搭话:“她手艺好,心眼也好,收费一直比别人便宜。你们多来几次就知道了。”

闲不住的勤快人,摆摊图个乐呵

姜少云说,她的缝补摊在这里13年了。

“算起来,我踩缝纫机已47年了。”1968年,21岁的姜少云通过招工进了阜阳市皮革厂当机工,制作皮鞋帮。1990年,姜少云下岗了,那时一双儿女还在上中学。于是她尝试批发些内衣、袜子等,开了一家小店。因为物美价廉,她的生意倒还不错。直到2000年,孙子出生,姜少云才关了小店,专心在家带孙子。2003年,孙子上幼儿园后,闲下来的姜少云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

在家发呆时撇到墙角那台老式“凤凰”牌缝纫机,姜少云眼前一亮。那台缝纫机是上世纪70年代姜少云出嫁时,母亲给她的陪嫁,并嘱托她要好好利用,会个手艺,比卖劳力好得多。

“对啊,卖手艺。”想到这儿,姜少云便收拾了一些碎布,推着缝纫机出了门,开始摆摊。最初只有周围邻居找她修补衣服,随着她摆摊时间越来越长,加之手艺好、收费低,顾客越来越多。

虽说摆缝纫摊是为了“卖手艺”。但长时间以来,姜少云似乎也忘了自己的“初衷”。遇到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残疾人来缝补衣裳,她一分钱不收;邻居们付钱时有时差一两块钱,她也摆摆手,“算了,算了,不要啦”。这样一来,虽然每天接的活儿不少,姜少云每天也只有五六十元的收入。

“我摆摊不为了挣多少钱,我现在每个月有近2000元的退休工资,够花了。”姜少云说,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出来摆摊跟大家聊聊天,图个乐呵。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邵婧]

标签:老太太 缝补 摆摊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