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头戴“全国文明城市”荣冠 合肥文明程度将再进阶


来源:中安在线

摘要过去的五年,合肥的城市精神文明升级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荣登中国幸福感十强“光荣榜”榜首的合肥市,已经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幸福城市荣誉称号,其中有两次位居排行榜首位。

市民在书店里读书。(资料图)

原标题:头戴“全国文明城市”荣冠合肥文明程度将再进阶

2015年2月28日,从北京传来喜讯。中央文明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合肥市成功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在历经20年的创建之路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合肥终于梦圆成真。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目前综合评价一个城市五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换句话说,获得这一称誉是对合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最大的肯定。

过去的五年,合肥的城市精神文明升级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这里的“中国好人”数量继续领跑全国,这里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幸福城市”,这里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

合肥“中国好人”数继续领跑全国

近年,无论是“新合肥人”还是“老合肥”,当他们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同时都能轻易地觉察到,合肥的街角更加洁净。

城市的温度来自你我,这些变化是因为每一个“你”都在琐碎的日常中,为“文明合肥”做着贡献。

无论是“磨店佳话”、“大义父亲”和“仁义兄弟”,还是“最美乡村教师”、“最美护士”、“最美的哥”与“最美红领巾”,在频传道德佳话的合肥市已经产生了“最美合肥现象”。

截至目前,合肥有115人(或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名列省会城市第三。徐辉、胡文传、沈浩、周传金4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7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形成了“全国好人安徽多、省会好人合肥多”的现象。

“最美合肥现象”并非偶然。

近年来,合肥在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进程中,始终把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传承中华美德和雷锋精神。

如今,合肥每两年评选表彰一届合肥市道德模范,每月评选表彰一次合肥好人,在全社会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另外,通过“合肥好人颂”文艺展演、道德礼仪巡讲、道德讲堂宣讲、好人故事大赛、好人网络访谈、画家给好人画像、制作好人明信片和张贴画、邀请好人看戏观演和旅游等多种形式,不断放大“好人效应”,积极营造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环境,让广大市民感受到道德的正能量,引领全民向善向美。

“十三五”期间,合肥的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明显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摘要过去的五年,合肥的城市精神文明升级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的生活。这里的“中国好人”数量继续领跑全国,这里连续四年获评“中国最幸福城市”,这里连续两年跻身“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

合肥连续四年获评幸福城市,两次位居榜首

家门口整洁,城市社会风气良好,合肥市民的幸福指数也顺势不断“上蹿”。

2015年3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并公布幸福城市十强,在这份由普通市民投票决定的榜单中,合肥众望所归,再度跻身全国最幸福城市行列,并且位居榜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荣登中国幸福感十强“光荣榜”榜首的合肥市,已经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幸福城市荣誉称号,其中有两次位居排行榜首位。

那么,“幸福城市”为何频频垂青合肥?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需求可以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意味着人们只有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感到最大的快乐。

在合肥,广大老百姓的切身体会正是如此。

从“生活舒适”到“城市认同”,再到“人生出彩”,这些都契合了人们不断攀升的心理需求层次。

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活在合肥的老百姓当然是幸福的。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大力推进“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城市品牌建设,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并且规划建设“中国好人”主题公园和合肥3D好人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实施百万市民素质大提升工程、文明家庭创建工程,加强新市民文明素养教育培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合肥文化街区:“创建难点”变身城市亮点

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求职,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寻找在当地最具文艺范儿的街区,感受城市的“文化表情”。

在嗅觉敏锐的商人眼中,老城区的南一环和绩溪路都是一流的黄金地段,而夹在这两条路之间的曙光北路,一度就像是城市化进程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2013年秋,这个街区开始华丽转身,已经被打造成合肥的“南锣鼓巷”、“田子坊”,成为合肥的一张文化名片。如今,小巷子内建筑层叠却错落有致。这也给了设计师极大的创意空间。街区内希腊式美学的经典搭配蓝与白成为建筑的主色调。

而这,还仅仅是合肥打造文化街区的一个缩影。

老街区改造几乎是所有城市都在破解的难题,在合肥,更突出的街区创意设计,更突出的还原合肥城,以及更多合肥人的记忆,是一条正在践行的探索老旧街区升级改造的新途径。

随着一条条老街区被风格化改造,更浓郁的“合肥味道”伴随着本土文化开始吸引更多的外地人光临这里。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探索形成有效的特色街区建设运营管理工作机制,重点打造和提升10个左右市级特色街区,鼓励、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合肥还将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江淮地域文化,培育巢湖生态文化,彰显现代创新文化,塑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文化标识。

合肥连续两年荣列最爱阅读城市榜前三

喜读书,也许是合肥这座城市最文化的气质。

2015年12月10日,亚马逊中国发布“年度阅读城市”榜单,苏州、合肥、昆明位列此次亚马逊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的前三甲。这是继2014年合肥荣列“中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第二位之后,再次跻身前三。

榜单出炉后,不少合肥市民认为这份榜单印证了合肥作为科教名城的文化特质。

据合肥地区新华书店(全部门店)2015年销售记录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新华书店在合肥地区共计销售码洋超过6300万元。

除了购买图书,去图书馆体味墨香也是合肥“书虫”的偏爱。

据合肥市图书馆统计,五年来该馆借阅量不断上升。以2015年为例,每天约30人来办证,平均每天约2670人去图书馆看书。而从2011年至今,办证总量超过6.5万个,借书总量超过130万册。迄今持证总人数近120000人。

“十三五”期间,合肥将全面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城乡文化设施与服务网络建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建设书香合肥。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造就一批文化名家。(江淮晨报)

[责任编辑:王娟安徽]

标签:全国文明城市 图书馆统计 城市品牌形象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