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南国有藏品登录全省领先


来源:淮南报业新闻网

1月9日,记者从淮南市博物馆获悉,国家首次对可移 动文物进行摸清家底、上传国家建立的统一获悉,淮南市可移 动文物普查登录工作已经完成60%,领先全省。

原标题:淮南国有藏品登录全省领先

国家首次对可移 动文物摸家底建平台

淮南国有藏品登录全省领先

1月9日,记者从淮南市博物馆获悉,国家首次对可移 动文物进行摸清家底、上传国家建立的统一获悉,淮南市可移 动文物普查登录工作已经完成60%,领先全省。

据市博物馆馆长沈汗青介绍,可移 动文物与不可移 动文物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实物见证。开展可移 动文物普查,有利于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市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截至2014年10月20日,淮南市第一次可移 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已顺利完成本市境内的淮南市博物馆、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市图书馆、市大通区上窑林场(新四军纪念林纪念馆)、凤台县文物管理所5家国有单位的第一次全国可移 动文物普查的文物认定工作,共计认定藏品423件(套),其中推荐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97件、一般文物藏品136件、非文物藏品184件(套)。

国有收藏单位登录完成比例全省领先

截至2014年11月20日,淮南全市范围内五家国有单位已有3家完成了登录工作,单位完成比例高达60%,在全省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完成登录的3家国有单位分别是: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市图书馆、市大通区上窑林场(新四军纪念林纪念馆)。另有2家文物收藏单位——凤台县文物管理所已将全部一般文物登录完毕、部分珍贵文物有待国家文物局转换平台完成登录;淮南市博物馆因藏品总量大,人员少,只完成400余件套,预计到2015年3月将完成全部数据的登录工作。

普查工作从高速运转开始市“一普办”从统计局调查得来的国有单位汇总成表,并逐一电话联系确认,告知普查登记表将于近期寄出,敬请查收;另一方面,与印刷厂家联系,制作普查实施方案复印本、国有可移 动文物收藏情况登记表及填写说明、致国有可移 动文物收藏单位公开信、“一普办”证明信封等近1300份(套),确保覆盖全市境内所有国有单位。此外,市“一普办”还与市邮政局联系,宣传“一普”工作的意义,使普查文件得以优先投放。2013年9月底前,全市1200余家国有单位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表》全部以挂号信的方式寄出。至此,淮南市第一次可移 动文物普查工作迈上高速运转轨道。

首次鉴定大通万人坑教育馆藏品

大通万人坑教育馆里藏品是见证日军残酷暴行的铁证,过去,从来没有对其进行过等级鉴定。此次,淮南市普查办在完成调查工作阶段后,组织相关认定专家,对辖区内的文博单位——大通万人坑教育馆的藏品开展了认定工作。该馆原属淮南矿务局,藏品保管、建账、登记等工作较为欠缺。通过此次普查,市普查办指导该馆全面梳理家底,完成清库、分类、登账、建档等一系列整理工作。经过统计,共有396件(套)藏品需要做认定和指标测量、描述。专家组从藏品的类别、质地、年代、名称、价值等项进行研究判断,共有223件(套)藏品被认定为文物,下一步,市普查办将委托省文物鉴定站对该批藏品开展定级工作。

第一次全国可移 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 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该工程于2013年8月启动,将于2016年收官。淮南正在进行登录工作,随后,将普查结果采取联网直报国家建立的可移 动文物信息平台。

相关新闻:

标签:文物 国有藏品 淮南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