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铜陵医生在西藏援藏八个月 一台手术创造当地四个第一


来源:铜陵新闻网

11月27日,铜陵卫生五人援藏队员吴书仁、闫北平、袁祥静、汪辛如、张义华离开西藏山南地区,他们挥别雅鲁藏布江,从祖国西南边陲,回到家乡铜陵。

原标题:铜陵医生在西藏 援藏八个月一生雪域情

11月27日,铜陵卫生五人援藏队员吴书仁、闫北平、袁祥静、汪辛如、张义华离开西藏山南地区,他们挥别雅鲁藏布江,从祖国西南边陲,回到家乡铜陵。告别西藏,高原的蓝天、白云、群山成为援藏卫生队员心里永远的风景。雪域情深,八个月的援藏工作经历让他们多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今年3月25日,五位铜陵卫生人作为安徽省第十二批医疗卫生援藏队员远赴西藏山南地区开始为期八个月的援藏工作。

12月10日下午,短暂的休整后,市卫生局召开简短的欢迎会,欢迎五位援藏队员重返各自工作岗位。

一台手术创造了当地四个第一

去西藏之前,袁祥静就此次西藏之行如何艰苦设想了很多。到达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那天,室外是齐膝的大雪。第一天晚上看着昏黄的灯光,她待在简陋的宿舍里感受着冰冷的空气,想到临行前女儿的叮嘱“西藏那么冷,妈妈您的身体吃得消吗”,48岁的袁祥静流下眼泪。

袁祥静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主治医师,也是此次铜陵卫生援藏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对口支援的是错那县卫生服务中心。

错那县海拔4380米,高寒,缺氧。

头痛,失眠,呼吸困难,腹泻,在西藏的八个月里,这些症状会随时“问候”袁祥静。克服身体的不适,她很快熟悉和掌握医院整体情况尤其是妇产科的情况。

作为县医院妇产科惟一的主治医师,她工作伊始就把自己完全融入医院,袁祥静根据当地医生情况,从基本知识到操作技能逐项纠正,强化无菌观念。结合临床病例随时为当地医生做讲解、分析。

今年6月5日,在医疗设备不齐全、没有输血的情况下,她和铜陵医疗队员吴书仁等成功抢救了一位当地的宫外孕患者。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该病例在错那县创四个第一:第一例夜间急诊手术,第一例无输血条件下宫外孕手术,第一例全麻下手术,第一例喉罩全麻。

8个月内,她完成1例剖宫产手术,也是当地医院建院以来第三例剖宫产手术;参与抢救3例新生儿复苏、1例急诊宫外孕手术。

工作之余,袁祥静思考,自己参与当地工作时间毕竟短暂,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更多的人?为此,袁祥静还走出医院,为错那县初中学生举办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讲座,给错那妇幼工作者举办孕产妇管理讲座、危重症评审组织实施及要求讲座。给该县医务工作者举办正常分娩、异常分娩、流产的鉴别诊断等讲座。业余时间,她还下乡给藏族农牧民上门送医送药,还不时为医院的发展献计献策。

生活中,袁祥静是个寡言的人,但是在西藏的8个月,她有着深深的倾诉渴望,也许是地广人稀、凄风苦雨的恶劣环境催生,这样的情愫中,袁祥静说对生命、生活甚至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她看来西藏的工作经历最重要的意义也在于此。

填补西藏流感数据采集空白

张义华来自铜陵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她对口支援山南地区疾控中心。从西藏回铜,年轻的女孩脸上还留有一抹高原红。

8个月时间不长,但是对她而言却是一份特别珍贵的人生记忆。

刚到西藏。张义华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流感检测工作。对山南地区两家流感哨点医院进行现场督导,指导临床医生流感样本采集。同时规范了实验室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质量。

山南地区医学检验技术薄弱,张义华在援藏期间,完成流感样本检测146份,检测到27份流感季节性H3核酸阳性样本。这也是整个山南地区首次检出的流感阳性样本。通过网报系统,填补了西藏地区流感数据的空白。

今年山南地区两所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事件。张义华通过样本采集,检测出流感季节性H3核酸阳性,当地疾控中心立即给予患者隔离观察,发热病人给予积极治疗,学生陆续康复,没有造成大规模传染,这在当地社会反应非常好。

在西藏工作期间,张义华还完成2014年度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核酸考核。此次考核是山南地区疾控中心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开展流感监测工作以来,首次正确率达到100%。为山南地区新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室技术支撑。

除了做好医学检测数据的采集之外,张义华还参与完成山南地区12个县、34万居民的生活饮用水、食品的检测工作。共完成水质监测441份和食品检测120份。援藏工作也得到了山南地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干部群众的高度评价。

虽然年轻,但是张义华却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做好传帮带工作,留下一支“不走的队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张义华有意识地加强对当地同事的启发、引导和关键点的指点,多和他们分析工作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特别是进行基础理论的再培训。

张义华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同事的高度评价,临别之前,同事的不舍让她收获到别样的成就感,张义华说这其实更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想再一次到西藏工作

当了246天西藏山南人,回到铜陵半个多月的汪辛如依然感慨万千,他说,当藏区的百姓将洁白的“哈达”披在自己身上时,他感受到的是感动和责任。

汪辛如是市中心血站的主管检验师。他说回顾援藏八个月的工作和生活,自己和队友为西藏医疗卫生、输血事业所做出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他们问心无愧藏族同胞的热情和洁白的哈达。

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血站同安徽省血站相比较,设备、网络上落后,大型的关键设备没有,更谈不上网络操作,全部都是手工操作。汪辛如规定自己必须在很短时间内适应。

接下来,他结合西藏山南地区人民医院血站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医技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水平较差的特点,一一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和不足,强化标准化操作流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西藏期间,汪辛如采用了集中培训、个别指导、现场指导、以学术促学习等形式多样的传帮带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得到同事们的好评。

汪辛如告诉记者,从山南地区献血情况看,献血人次献血总量显逐年递增的趋势,到今年11月22日总献血人次是518人,献血量14.38万毫升,比2013年同期献血人次增加了14.9%(增加67人),献血量增加11200毫升,增加8.4%。藏族人献血由去年32.9%增加到36.5%。一次献300、400ml血液占59.3%。今年新增开展了成分血制备,分离率达85%以上。

在他看来,医疗援藏的持续、“传帮带”的作用,和技术的输送,当地的医技人才队伍的成长显而易见。这是他作为医疗援藏队员最骄傲的事。

今年11月山南地区人民医院荣创“三乙”医院,作为援藏医疗队一员,汪辛如由衷开心自豪,他说这是全体援藏队员留在高原上的一朵格桑花。

如果还有援藏的任务,汪辛如说他会选择再次踏上高原,因为这8个月他感受着藏区人的深情厚谊。

在喜马拉雅山麓历练人生

在接近4500米的海拔,市立医院的闫北平想着襁褓中的孩子,收获着别样的幸福。

闫北平对口支援浪卡子县人民医院,浪卡子县是西藏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在这里他享受着高原如画风光的同时,身体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他更肩负着医疗援藏队员的重任在高原上完成一项项医疗任务。

当地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医疗水平较低,作为普外科专业医师援藏的闫北平到浪卡子县人民医院后,在保证医疗安全前提下还得开展其他专业工作。当地医院近10年没做过阑尾切除手术,闫北平去后,就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他还参加车祸急救,疑难腹痛患者诊治,完成6例断指残端修整手术。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所有手术均很成功,患者恢复良好,当地医生和患者对这个江南来的年轻医生刮目相看。

闫北平注意到,当地人无菌观念弱,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他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医生特点,加以指导。

临床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闫北平经常思考、探索今后医院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常与医院领导交流、探讨,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今后医院的发展献计献策,有的已得到落实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地地广人稀,外科病源不足的情况,闫北平提出下乡给牧民免费体检,筛选病人。业余时间,他和当地同事一起,下乡服务农牧民,受到当地人的欢迎。此外,闫北平还帮助医院修改完善外科手术同意书。建议手术室完善器材、敷料配置。包括购买各种型号丝线;购买手术引流管;制作大棉垫;增加手术器械等,改革手术术前及术中操作等等。

闫北平说,平时从事的多是零碎的医疗救治工作。但他从一件件小事中体会到医者的价值。八个月的援藏工作,闫北平说自己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藏族群众有宗教信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闫北平在工作中和平时的交流中换位思考,在学会尊重藏族的传统习俗的同时,学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工作之外的收获更让他获得人生历练,多了几分成熟和稳重。

错那第一例全身麻醉手术由他完成

西藏有什么,迷人的高原风光,纯净的天空,还有近4500米的海拔、只有平原地区一半的氧气含量。

从西藏回来,吴书仁还常常想起之前的8个月,吴书仁是市人民医院的一位麻醉医师,他对口支援工作在错那县卫生服务中心。对他来说,这几个月的时间既长又短。时间过得太快,吴书仁还有许多想做而没来得及开展的工作。8个月时间又很长,特别是很多个失眠的夜晚,又是难熬的。

从进藏的第一天起吴书仁就和失眠、鼻出血较上劲了,身体的不适影响着他,与此同时,更困扰他的是,他看到的是手术室里的麻醉剂20年没用过。简陋的工作条件让吴书仁开始思考“如何适应新的角色”。他因陋就简,创造条件开展工作,吴书仁介绍,当地与内地相比差距主要在医疗技术和人员上面,像剖腹产这类在内地很常见的手术,在当地都会因为医疗设施过于简陋而影响开展。

人手有限,他还兼起了外科医生的事务,8个月时间里,他参与了大大小小9台手术,在他去之前,当地还没有开展过全麻手术,吴书仁去了之后,不仅开展起此类手术,还带起了学生。当地医院只有一位麻醉科医生,但是因为此前多年来没有开展过同类手术,医生没有一点临床经验。援藏期间,吴书仁有意识的在手术过程中指导当地医生提高临床技术。

今年5月,当地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吴书仁带着同事一起赶到现场抢救。因为低温等原因,一位伤员的静脉注射针怎么也打不进去,人命关天之时吴书仁临危受命,一针救了藏民的性命。

当地医院在吴书仁的带领下,开展起了不少手术。当藏民们给吴书仁披上哈达时,他的心里感慨万千。对援藏队员来说,在西藏的日子是苦并快乐着,今年中秋节的晚上,吴书仁和同事一起到饭店里炒了盘土豆丝当节日餐。回宿舍的路上,他们接到一个急救电话,又立即赶到医院完成一例手术。

吴书仁说,每次当地老百姓双手合十,口中念着“扎西德勒”向他表示祝福时,那一刻的感动难以形容,在他看来那是世上最纯净的祝福。

 

相关新闻:

标签:铜陵 西藏 手术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