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文脉蜿蜒拓徽州


来源:中安在线

吴冠中笔下的皖南村落“文房四宝”雕刻流经皖南山区,长度不足300公里的新安江,是中国大地颇具传奇色彩的河流。由于重视文化教育,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科举之乡,明清时期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文化名人;由于重视商业,徽商富可敌国,足迹遍于天下。

徽派底蕴四个字

新安江滋养而生的徽州文化,洋洋大观,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绚丽的瑰宝。纵观新安文化的脉络,体味新安文化的深厚,4个字可以呈现其基本的特征。

全,门类齐全。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与藏学、敦煌学并列成为我国三大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整体系列性特点,涵盖了经、史、哲、医、科、艺等诸多领域,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内容包括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徽派篆刻、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州戏曲、徽派盆景、徽州雕版刻书、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徽州宗教、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医学、徽州漆器、徽州饮食、徽州风俗、徽州方言以及文学、文献、文书、文物等等。

长,源远流长。公元前216年,秦帝国就在新安江流域设置了黟、歙两县。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东吴大将贺齐率军击败歙县金奇、毛甘及黟县陈仆、祖山等山越部落后,在这里建立了新都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其后至公元770年,歙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逐渐繁荣,进入鼎盛时期,清末以后衰退。新安江畔,徽州文化遗存以实物形态保存下来丰富资料,原徽州府属六县有各种文化遗存5000余处,各类馆藏文物近20万件。

巧,巧夺天工。无论是徽州建筑,还是歙砚徽墨;无论是徽州刻书,还是版画篆刻,新安江畔随处可见的文化遗存中,最能让观者为之震撼的,就是精致与雅巧。最为直观的便是体现在古建、古塔、古桥和古牌坊、古祠堂之上的徽州木雕、石雕。其反映人物的惟妙惟肖,描绘图案的精细写实,建筑本身的典雅细致,让人叫好称绝。

活,活态呈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遗存下来的最完整的标本之一,新安江所孕育的徽州文化最为可贵之处,便是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仍然传承于生产生活之中,得以活态呈现。不仅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后继有人,歙砚、徽墨制造工艺推陈出新。绿茶制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和竹雕,在传承发展频出精品的同时,也在富裕着这方土地上的人民。而徽剧、祁门傩舞、徽州民歌,则成为这里文化生活的常态内容。

相关新闻:

标签:徽州 古村落 徽文化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