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肥逍遥津:历史脉络的千年沿承(图)


来源:合肥晚报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每一处,都有历史的厚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文掌故。 对于合肥市民来说,逍遥津就是一个公园;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逍遥津就是一连串的三国故事。可你知道它绵延的历史以及美丽的传说吗?

原标题:历史脉络的千年沿承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每一处,都有历史的厚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人文掌故。

对于合肥市民来说,逍遥津就是一个公园;对于全国人民来说,逍遥津就是一连串的三国故事。可你知道它绵延的历史以及美丽的传说吗?

A

大家都知道“津”就是渡口的意思,可这个“渡口”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以至于我们已经习惯它移步换景的风光、生动感人的故事,潜意识里就想不到去追究一下它的来龙去脉。毕竟,《三国演义》之于我们的影响早已超过大家的想象,而作为公园的逍遥津不仅伴随着几代合肥人的成长,且已经变成了童年幸福的回忆。这个时候,思维是有一定定式的,习惯性地以为逍遥津谁不知道呀,不就是张辽大战孙权的古战场吗,不就是省会合肥最著名的公园吗!

我在逍遥津南大门前地下通道口,随便拦下了一位中年人,向他作问卷调查。他自我介绍名叫卞国庆,是一位大学老师。他对我提出的“逍遥津距离今天已经有多少年了”、“明清时还叫过什么名字”、“逍遥津公园修建于何时”等五个问题一个也没有回答出来。末了,他扶了扶眼镜说,我就住在逍遥津旁边的义仓小区,天天从这里经过,真没想到逍遥津还有这么多的说头。

逍遥津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合肥作为三国故地,魏、吴两国在这里争夺长达30余年,自然留下了大量的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并且有史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教弩台等,而古逍遥津因为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新、老两次翻拍名著,里面多次提到逍遥津,可以说声名已经走出国门,远播到了日、韩和新加坡等国。

假如从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退位自立为魏文帝算起,逍遥津距今已经有1790年了。事实上早在东汉末年,曹操的势力已经掌控整个合肥地区。正是吴国主公孙仲谋的“玉龙”一跳,这个古老的渡口从此载入了史册,赢得古今美名扬。

张辽雄姿旁的逍遥津战鼓

B

我不知道公元215年的那一仗是怎么打的,率十万精兵的孙权居然败给了仅有八百将士的张辽,并差点做了俘虏。光从数量的对比上,中国军事史上就应该为张辽留下重重的一笔。当我徜徉在张辽的墓地,一代名将的衣冠就沉睡在这方土地上,不禁发出幽古之思,感慨时间的无情。

据说,不论是在张辽的家乡山西雁门马邑,还是在他离世之地江苏江都,皆未闻有他的遗迹,而张辽衣冠冢却在合肥逍遥津出现了两处,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有人解释古代贵族离世时,往往几处同时发丧,陵墓也造好几个,目的是防盗墓。如今的两处张辽墓,到底是衣冠冢还是别的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猜想古淝水旁的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不仅让张辽名垂青史,合肥的老百姓也一直引以为傲。

在张辽铜像后面200米远,是著名的“飞骑桥”,1700多年前,孙权就是在这里,单骑跃过断桥,才逃脱性命。为撰写这篇文章,我特意翻阅《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震逍遥津”,里面有生动的描绘:“孙权大惊,急令人唤吕蒙、甘宁回救时,张辽兵已到。”凌统手下,只有三百余骑,当不得曹军势如山倒。凌统大呼曰:“主公何不速渡小师桥!”言未毕,张辽引二千余骑,当先杀至。凌统翻身死战。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牙将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约马退后,再放马向前,跳过桥去。”孙权收回马来有三丈余远,然后纵辔加鞭,那马一跳飞过桥南。后人有诗曰:“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淝。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孙权跳过桥南,徐盛、董袭驾舟相迎。凌统、谷利抵住张辽。甘宁、吕蒙引军回救,却被乐进从后追来,李典又截住厮杀,吴兵折了大半。凌统所领三百余人,尽被杀死。统身中数枪,杀到桥边,桥已折断,绕河而逃。孙权在舟中望见,急令董袭棹舟接之,乃得渡回。吕蒙、甘宁皆死命逃过河南。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三国演义》是小说,对史实难免有夸大、演绎,比如张辽率领的八百精兵,陈寿《三国志》记载是七千余人。但这并不影响张辽在合肥百姓心中的形象。有人赋诗歌颂:

文远英才世间稀,

吴侯惶惶跳乌溪。

江东儿郎多才俊,

闻君入吴夜不啼。

C

逍遥津在三国时期还是在城外,是南宋淮西帅郭振扩建合肥城,才将逍遥津扩进了城里,从此那里成为庐州城里文人雅士踏青赏玩的地方。也正因为逍遥津波光粼粼、花香袭人的美丽景色,后来逐渐被官僚富绅霸占,成为他们的私家花园。这第一个便是窦子偁。

窦子偁的名气其实并不大,假如不是因为逍遥津,我们在这里不会提到他。因为就其官职,不过一个从三品,搁到今天,也就一个副部级。我在安徽省图书馆查找了许多关于清朝时的资料,里面没见记载。倒是《嘉庆合肥县志》里有片言只语,还是转自《江南通志》,连生于何年、卒于何时也不详,只知道他字燕云,合肥(今安徽肥西)人。是万历壬辰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即福建巡抚的下属。

不过,作为曾经的逍遥津主人,他的名声似乎要大过他的官职。当年,窦子偁在家乡买下了逍遥津一带的土地,在那里建窦方伯别墅和窦氏公祠,逍遥津的一大片水面也被改称为窦家池。

我翻看《合肥县傅郭城图》,在城墙的东北角,果然标注着“窦家池”三个大字。而《嘉庆合肥县志》“山水志”也记载:“窦家池,无源。或云,即逍遥津,在城北汇诸水,过飞骑桥,入金斗河。”这一段的文字不仅佐证了明朝万历以后,逍遥津变成了窦家私人池塘,而且我们也因此知道,当时的逍遥津水是通过金斗河流入南淝河的。

过去合肥的大户人家实力很强,历朝历代都出过家境殷实的,反映在买房置地上,逍遥津的几经易手最能说明问题。清朝康熙年间,窦家池又被一王姓翰林买去,易名“斗鸭池”。到了光绪年间,又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

相关新闻:

标签:合肥 历史脉络 逍遥津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