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立夏时节乌饭香


来源:黄山晨刊

农历四月的徽州,芳菲落尽,千峰染翠,新枝嫩绿,好鸟相鸣,这时不经意间,乌饭的清香便会飘飘而至。农历四月初八,一般是立夏时节前后,人们就喜滋滋把乌饭叶捋回家,大把大把地,外加少量的柿叶、枫树叶。

原标题:立夏时节乌饭香

农历四月的徽州,芳菲落尽,千峰染翠,新枝嫩绿,好鸟相鸣,这时不经意间,乌饭的清香便会飘飘而至。

乌饭又名青精饭,是掺入乌饭叶汁制作的。清明前后,春雨霏霏,小溪旁、山坡上,乌饭树(又名青精树)便春意萌动,细细的枝条上,长出嫩芽,笼着些许绒毛,始是浅红,慢慢地绛红,嫩嫩的,一丛丛、一簇簇,灿烂地生长着,无拘无束,继而叶片缓缓转绿,椭圆形的叶片漾着春光,撒着欢笑,孩子们笑了,伴着茶香、花香和鸟语。童年时代,我们这时最盼望的就是吃乌饭了。

农历四月初八,一般是立夏时节前后,人们就喜滋滋把乌饭叶捋回家,大把大把地,外加少量的柿叶、枫树叶。其次是精选糯米,是那颗粒圆润的好米,再准备些辅料如红豆、笋子、青豆、辣椒之类,殷实人家再配些红红的、薄薄的腊肉片。

做的前一天,搬来小石臼,把乌饭叶等捣烂,再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稍稍加热,用纱布滤出汁液。然后将洗净的糯米浸泡在汁液中,一般需浸十多个小时,否则煮出的饭,色香味道都不够正宗。

第二天一大早,就到河边的埠头上去淘洗,洗净拿回家就可以煮了。煮乌饭,锅最好要用铁锅,在柴灶上煮,也有蒸的,放在木甑里蒸。先要把笋子、豌豆等炒熟,再拌进糯米中,开始时火要旺,大半熟时就要用微火焖,焖的时间要长些,当水汽氤氲,满屋飘香时,饭就熟了。揭锅前,再撒些韭菜,最后锅盖时,那更是清香沁鼻,那饭乌黑发亮,温润似玉,红豆乌红,青豆甜嫩、肉片深红,辣椒鲜红,韭菜青青,色彩斑斓,秀色可餐。舀一勺,绵软流滑,食之齿颊留芳,实乃无上的美味。有吃不完的,将其晾干,一团团的,随时想吃了,加些荤油炒熟,蘸些白砂糖,更是回味悠长。

乌饭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写诗赞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乌饭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它的药用价值,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民间相传吃了乌饭能避蚊驱邪。

乌饭的由来,历来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一说是:四月初八,相传为佛主释迦牟尼的生日,后人为纪念佛主,以乌饭供奉,乌饭能去灾,所以这天又称之为浴佛节。另一说是目莲救母。据说目莲和尚的母亲由于受诬陷,被关入狱中,可一时又无法救出。目莲得知母亲受到狱卒们的折磨,心里非常难受,于是精心烹饪饭菜想送给母亲吃,可每次送去的白米饭,都被狱卒们抢吃了,母亲根本吃不到。目莲去狱中探望,发现母亲骨瘦如柴,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心如刀绞,茶饭不思,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后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所感动,暗授机宜。目莲按照指示,于四月初八日佛主生日那天,用乌饭叶做饭,煮成了黑色,狱卒们看见这般颜色,以为不能吃了,这才使挨饿的母亲吃到香甜的饭菜,母亲的身体后来逐渐变健壮了,一直坚持到出狱。故事传开后,人们感念目莲的孝心,纷纷仿效,遂成习俗。

在我的家乡新安源头,此俗自是流传千载,经年不绝。南宋时期的《新安志》中就有乌精饭的记载。我们当地还有一习俗,四月初八这天,娘家需给新嫁的女儿送乌饭,且用的是精美的篾篮盛放。送到时,便会唱一首古老的歌谣:“乌饭乌,生尼姑;乌饭红,生个男”。生男生女与乌饭相连,显然不够科学,可表达的却是一份美好的祈愿,给乌饭平添了几分神秘。

今天,乌饭已经作为一种佳肴,走进了饭店的餐桌上。乌饭作为民俗,一些地方已将其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

[责任编辑:杨静]

标签:乌饭树 青精饭 立夏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