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湖岭共生 文化肥东“香”飘全城


来源:合肥晚报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属环巢湖文化圈,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包公故里生态文化园等项目,使得肥东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底蕴”,形成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

原标题:湖岭共生,文化肥东“香”飘全城

○大邵洋蛇灯闻名遐迩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属环巢湖文化圈,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

毫无疑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厚的资源禀赋,形成了独特的肥东区域文化特征。12月23日,应市委政研室之邀,肥东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陈爱国做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肥东”讲座。

【文化积淀】

湖岭共生 山水特色鲜明

“肥东所处巢湖水系,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属于环巢湖文化圈。”陈爱国介绍,在这片区域内,有一个标志性的原始文化遗址——凌家滩,代表着环巢湖流域的文明起源。

另一方面,肥东所辖的18个乡镇中有16个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古代吴楚相连之地,故有“楚尾吴头”之说。

同时,山水文化特色鲜明,境内大别山余脉逶迤东南,有号称“北九华”的浮槎山、“四顶朝霞”、龙泉古寺、“岱山平湖”等等。资源禀赋可见一斑。

“所以说,肥东文化发展既有环巢湖文化的浸润,也有分水岭文化的熏陶。”在陈爱国看来,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独特的肥东区域文化特征,两种文化交融、补益、累积、沉淀形成了湖岭共生的文化。

【名人荟萃】

《肥东人物》收录200多位

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包青天包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被称为:“元末天下第一臣”的余阙;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说起这些,合肥市民耳熟能详。陈爱国告诉记者,肥东历史上名人荟萃。“去年,肥东就编了一部介绍肥东名人的书《肥东人物》,里面收录的就有200多位。”

不仅历史上俊彦辈出,肥东在海外也有不少名人。一些有识之士思想开阔,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下。

据悉,单就长临河镇,近百年里涌现出500多位将军、教授、专家、政府要员。比如,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妇女心声》杂志主编吴世珊博士;加籍华人著名水利专家吴朝玉博士,等等。

因此,长临河又被称为“安徽第一侨乡”。

【红色旅游】

撮镇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乡镇”

如今,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其实,肥东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境内有多处英雄纪念碑、纪念地、纪念馆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尤为有名。

1949年元旦前后,党中央提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决定成立渡江战役总前委,全面负责指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就位于肥东县撮镇,面积近4万平方米。

陈爱国介绍,目前,肥东县正在打造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红色旅游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1720万元,项目已经基本结束。

“肥东红色文化悄然兴起,出现了《新四军在肥东》、《旌旗南指大江边》等文学专著。”陈爱国说肥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文化之乡,撮镇还被命名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乡镇”。

【祠堂文化】

城乡共保存古祠堂60多座

游览了肥东山水胜境,感受了红色旅游的震撼,不妨将目光转向兼具文化与审美价值的祠堂,感受浓厚的家族文化。

祠堂文化也是肥东文化的一大名片。据悉,明清时期,遍布肥东城乡各地的祠堂大约在500座,保存下来的有60多座。

“祠堂是肥东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陈爱国介绍,祠堂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家族、氏族、宗族稳定的作用,形成宗族内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因此,在肥东人看来,“报本之礼,祠祀为大”。

“昂氏父子进士祠堂,包氏宗祠,国公祠(吴复),包公黄氏祠堂,张集张氏祠堂……透过祠堂,祭祀,市民能从中深深地领略到当时的宗法气氛。这也是当今人们了解肥东民俗的一个重要窗口。”陈爱国说道。

【特色民俗】

旧时穷苦门歌唱响全国舞台

代代传承的民俗,也是肥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门类多样,且独具特色。

“舞龙舞狮比较常见,舞蛇还是比较稀奇的,在肥东大邵洋蛇灯闻名遐迩。”陈爱国告诉记者,大邵洋蛇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说,该项目由邵姓后人代代相传,每18年玩一次。每玩一次都要增加一根灯把,蛇身要加长2.2米左右。2012年为最近一次,如今洋蛇灯已经长达104米。

作为“安徽省庐剧之乡”,庐州大鼓自不必说,而省级非遗门歌同样让人叹为观止。

原本是旧时穷苦的农民在乞讨时挨家挨户站在门旁所唱的歌曲,在农民女歌手殷光兰的改编创作下,唱响全国舞台。

■焦点延伸

“文化之花”

何以香飘全城?

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得天独厚的自然奇观,以及引人入胜的名胜古迹,为肥东“文化强县”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如何将这些资源禀赋有效利用起来?

这,也成了肥东人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

陈爱国介绍,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方面,2012年7月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在资金保障方面,肥东经费逐年增长,今年还安排了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六家畈古民居的修缮与保护,并将其列为县2014年重点工程。同时,正在对淮军将领吴谦贞以及吴毓兰的住宅进行维修。

“今后,肥东将在保护好现有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六家畈古民居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利用。”陈爱国介绍道。

随着中央及省、市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也为肥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肥东县运用市场的手段,引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谋划了一批优质的重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包公故里生态文化园等项目,使得肥东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底蕴”,形成社会和经济双重“效应”。

■相关新闻

复旦博士专题研究肥东移民文化

肥东历史上经历了几次大的人口迁徙,对当今影响最深的是明初的移民。

据悉,肥东的移民南北皆有。由于各方文化的交融,各种思想的汇聚,形成了肥东特有的南北交融的文化烙印。

肥东的移民文化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浓厚兴趣。陈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张靖华博士专题研究“肥东南部的聚落人口与空间分布”。

改革开放后,肥东的创业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一批勤劳致富的典型和“万元户”成为当时的一大亮点。很多肥东人离乡创业,甚至走出了国门。

陈爱国告诉记者,去年年底,肥东县启动制作大型电视系列片《创业梦肥东人》,集中展示肥东在外人士艰苦打拼、创业有为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果。预计明年将正式推出。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殷艳萍]

标签:环巢湖 包公故里 祠祀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