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郎溪“跳五猖”: 国字号“非遗”练成记


来源:宣城日报

在完善“非遗”传承体系的同时,郎溪通过开展摄影大赛、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加大当地“非遗”宣传面,打响人文梅渚文化品牌形象。”  同时,该镇将非遗传承与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梅渚初级中学少年宫作为非遗传习基地,扎实推进“非遗”进课堂活动。

原标题:跳五猖: 国字号“非遗”练成记

日前,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郎溪县梅渚镇傩舞(跳五猖)榜上有名,填补了郎溪县国家级“非遗”的空白——

12月16日,记者走进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村内,降福庙、马灯堂、祠山殿、观音堂、万福楼戏台、“非遗”传习演练场等场所呼应而建。

而在距民俗文化村不远的周家村,还有一处“周家五猖馆”,这里主要为跳五猖传承的场所。据当地人介绍,这些场所,平时用来陈列展示各项“非遗”文化。每到正月,便有数万人聚集在这里,开展各类“非遗”展演活动。

“非遗”申报披荆斩棘

地处吴头楚尾之地的梅渚镇,吴越文化长期在此交融发展,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跳五猖、小马灯、降福会、大小锣鼓、龙灯、腰鼓……一朵朵民俗文化奇葩竞相绽放,无比绚丽芳香。

梅渚虽有水域便利,但一直水患不断。时至西汉,大禹后裔张渤,领众在这里疏浚治水,以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岁岁丰收。可惜事业未竟,张渤即逝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为民谋益的治水英雄,通过傩舞的形式纪念其功绩,祈求消灾降福、风调雨顺。

“跳五猖”融入巫、傩、道、释多元思想,共有神祇十三神身。其中东、南、西、北、中央五神是正身,各按五行属性施以绿红白黑黄五色。道士、和尚、土地、判官是四副身,另有值路、小生各有两神角。全套演跳有破神场收灾降福阵、双行五谷丰登阵、单行双别龙门阵、拜香位敬上阵等阵式。五正身、四副身按五行配置原则占位后,村民向祠山神刹祭奠,叉将跑坛演“天下太平阵”。接着由门司跑坛,分别向九身祈请临坛。请毕,由周族年长德高者向众神逐一敬酒,以示虔诚。全套仪式耗时90分钟,各神身或两两对舞或独舞入坛,无不彰显着这一古老祭仪的神秘与古朴。

时针指向20世纪90年代,此时,郎溪县文化部门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为恢复“跳五猖”演出,进行过大规模的调查。为传承“非遗”,2004年至今,由郎溪县文化部门及梅渚镇人民政府多方协调,还筹建了定埠民俗文化村,其中包括该民俗村内的“五猖馆”。终于在2006年,“跳五猖”成功获批为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功获批为宣城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申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2007年、2009年,郎溪县文化部门和梅渚民间艺术推进会先后三次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均未成功。直到2013年,梅渚镇重新组织申报工作,克服重重困难,邀请民俗专家亲临指导,广泛开展调研走访,完善了申报资料。今年11月,“跳五猖”正式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至此,该镇已有国家级“非遗”1项(跳五猖),省级“非遗”3项(降福会、大小锣鼓、小马灯)。此外,梅渚尚存狮舞、龙灯、龙舟、目连戏、皖南花鼓戏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大投入守护“非遗”

为了进一步推进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郎溪县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2009年,梅渚民间文化艺术推进会正式成立,主要成员由当地的退休教师、退休干部、文化工作者和爱好者组成,保护和传承当地“非遗”文化是推进会工作的重要内容。

“这些传统民俗艺术历来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我们一方面通过走访老艺人,邀请民俗专家研究等方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恢复其原生态的形式和内容;一方面加大年轻一代传承人的发现和培养,为我们传统文化能够持续地传承发展提供保障。”梅渚镇文广站站长程寨军说。

程寨军所说的民俗专家,正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傩戏研究会会员茆耕茹先生。茆老专注于跳五猖的研究20余年,为跳五猖的原生态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后他又着力推进当地“降福会”、“小马灯”、“大小锣鼓”等传统民俗的挖掘与传承。1994年经茆老在台湾学术会议讲演介绍,“跳五猖”引起海内外学术界关注。1995年作为两岸文化合作成果之一,在台出版了《胥河两岸的跳五猖》一书。

在茆老看来:“跳五猖、降福会所传承的社会和谐精神、思维方式、文化意识和想象能力,是这一地区乃至民族不可忽视的传统文化内容,是中国文化多样性交融的体现,是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情感和宗亲维系在这一地域的重要纽带。”

“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老一辈艺人的指导,更离不开年轻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随着近年来郎溪县文化部门和梅渚政府对传统文化的投入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当地传统民俗文化。

“从‘跳五猖’恢复到现在有20多年了,以前都是一些‘老家伙’跳,年轻人对‘跳五猖’一丁点儿兴趣都没有,他们都顾着到大城市打工挣钱,谁还有心思‘跳五猖’。但是随着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年轻人也有了‘跳五猖’的心思和劲头了。现在70℅以上‘跳五猖’的青年在外打工,可是只要有表演需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从全国各地赶回来参加演练。”“五猖会”会长、“跳五猖”省级传承人周国平介绍。

让“非遗”走上现代舞台

22岁的周国强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在外承包工程的舅舅开挖机,每年收入10多万元。他的爷爷和伯父都跳“东方神”,打小的耳濡目染,让他对这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从去年开始,正式加入了演跳。“我去年才正式参加演跳‘东方神’,听会长说‘跳五猖’已经是国家级非遗了,我们也觉得很自豪,更不能让这项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丢掉了。”周国强说出了年轻人的心声。

每年正月初八,当地都会举行大型“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并邀请省市县各级媒体和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而梅渚的“非遗”团队也多次受邀参加各地的文化节,表演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

“‘非遗’是我们打造人文梅渚的重要环节,要让非遗文化能够真正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接受,关键还是要让它走上现代舞台,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这是分管文化的副镇长赵鹏对当地“非遗”发展方向的明确观点。

在完善“非遗”传承体系的同时,郎溪通过开展摄影大赛、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加大当地“非遗”宣传面,打响人文梅渚文化品牌形象。

近日,在梅渚镇市级旅游示范村高塘村内一座长15米、宽8米的民俗大舞台正在加紧建设中,这是该镇结合乡村旅游,推进“非遗”文化进美好乡村的又一次尝试。梅渚梅花生态园负责人戴启兵指着正在建设的舞台介绍:“舞台搭建好后,我们将定期邀请‘跳五猖’、‘小马灯’等登台表演,让游客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我们梅渚特有的民俗文化。”

同时,该镇将非遗传承与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梅渚初级中学少年宫作为非遗传习基地,扎实推进“非遗”进课堂活动。目前,各项准备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中,梅渚镇“非遗”课堂将于年底正式开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殷艳萍]

标签:跳五猖 非遗 郎溪县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