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皖南事变” 18岁的他从敌营中成功突围


来源:合肥晚报

发生在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已经过去74年,当年经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战士大部分被俘或阵亡,少数突围的因年事已高,健在的已经不多。而今年9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范立本当年却能从敌营中睿智脱逃,成为为数不多的突围成功者之一。70多年后再和我们谈起那段往事,老人感慨万千……

原标题:我所经历的“皖南事变”

发生在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已经过去74年,当年经历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战士大部分被俘或阵亡,少数突围的因年事已高,健在的已经不多。而今年91岁的新四军老战士范立本当年却能从敌营中睿智脱逃,成为为数不多的突围成功者之一。70多年后再和我们谈起那段往事,老人感慨万千……

■人物简介

范立本,无为人,1923年11月出生,1939年10月参加无为黑沙洲抗日游击队;1939年12月转入新四军江北游击队无东大队通信连;1940年春调入新四军军部教导总队部警卫连通信排当通信员,亲历了“皖南事变”。1943年后分别在新四军临江船舶管理总处、新四军淮阴大成公司、苏北射阳县、江淮区党委财委办、江淮第一专署财政处、盱眙县政府等地或单位工作;解放后任天长县财政科科长、滁县专署财政科副科长、安徽省计委综合处副处长、安徽省物资局副局长等职;1990年从安徽省物资局顾问岗位上离休。

参加新四军

1937年冬天,日军先后占领芜湖和沿江重镇,封锁长江通道。那时只见日军军舰、汽艇在长江巡弋不断,飞机也在沿江两岸重镇轮番轰炸。日军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我记得有一年春天,一小股日军约二三十人乘汽艇在我的家乡无为县黑沙洲登陆,纵火烧了外圩保李立德保长家和邻居的房子,还枪杀了无辜农民伍万之。日军所犯种种暴行,人民深恶痛绝,掀起了抗日热潮。就这样我加入了革命军,从此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

1939年春,我参加了陈名铎领导的游击队。到年底的时候,游击队改为通讯连,番号全称为“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无东大队通讯连”,全连有100余人,武器装备较游击队是有改进。通讯连活动在无为东乡临江坝地带,主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为军队筹集经费。

游击队组建开始时驻扎在黑沙洲,与伪军驻点相距很近,活动受到限制。为什么日军在黑沙洲设立伪军据点?仔细分析不难理解,此时,在无为西乡徐家新屋已有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乡下抗日团体,如工抗、农抗等也纷纷组织起来,直接威胁长江以南日伪军安全。伪军在黑沙洲设立据点主要是监视黑沙洲人过江到旧县镇,有无混入抗日分子,重点对象是新四军。因此,对来往渡江行人盘查特别严格,除查有无携带乡政府证明外,还经常搜查人身等,稍有不顺,必遭辱骂和毒打,群众敢怒不敢言。

当游击队听到父老乡亲叫苦不迭的声音,便下定决心打掉这个据点。队长陈名铎带领从各个班挑选的包括我等战士20余名,在三垅大窝子码头乘船,直驶对岸黑沙洲登陆,步行几里路,在靠近郭家大墩子伪军据点的地方埋伏待命。根据掌握情况,派少数人换上便衣,采取假装墩子里群众回家,捉住哨兵,其余一拥而上进入据点,一枪未发,迫使伪军缴械投降,并缴获枪支。同时,教育伪军对来往人要给个方便,今后若有欺负百姓行为,一定严惩。次日早晨,我们胜利收兵回到临江坝驻地。

经历“皖南事变”

1940年3月间,通讯连驻扎在临江坝镇北杨桥,被无为县保安第8团包围袭击,我们只得分散突围。经过反复比较,我们决定选择去繁昌新四军三支队驻地。我们从六州附近大套沟上船,一小时左右顺利抵达对岸,在繁昌三山境内登陆。我记得那天晚上无月亮,天黑乎乎的,我们跟随向导往前走,一分钟也不敢停,连续走了六七个小时,天蒙蒙亮时,走到繁昌铁门山,才脱离了日伪站区。又继续走了两小时到达大屋家三支队驻地。接着,我们奉命从繁昌经南陵翻山越岭,两三天抵达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我被军部留在军教导总队队部工作。

1941年1月4日,我随军教导总队部机关从泾县中村驻地出发,当日晚在茂林附近宿营,5、6、7日三天在途等待突出星潭,这时听到前线传来受阻的消息,国民党军40师,抢先占领星潭,构筑围堵工事,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地形有利于国民党军队。我军虽经历多次强攻,终未突破。为减轻在途人员疲劳,决定在东流山附近村庄住下待命。至1月13日晚,听到分散突围命令,我随大批非战斗人员,往对面山上走,不顾山高无路,尽其所能拼命往上爬,认为这样就能突出国民党军重围。不料15日下午快晚时,已下到山中间,发现国民党军队包围过来,撤退已来不及,不知不觉,我们这批非战斗人员,落入虎口。当时我大概看了一下被俘人员,约有100多人。

后来,我才知道,我那几天所经历的正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余人由泾县云岭地区出发,准备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经江苏南部向长江以北转移。5日,部队行至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顾祝同无预警地将新四军军队包围和袭击。6日,顾祝同与上官云相率第三战区之第32集团军五十二师、四十师8万多人,在蒋介石命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1月7日,新四军到达旌德以北的星潭地区,被国民党部队阻住。叶挺军长决心强攻星潭,杀开一条血路继续前进。但可惜没有成功。1月12日晚,叶挺在石井坑亲自组织突围。双方火线冲突进行了七天七夜,新四军因兵力薄弱陷于绝境。后新四军茂林阵地完全被占领。全军约9000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阵亡。

被俘后,1月16日我们又走了一天,晚上在大祠堂内被监禁起来,过了阴历年,国民党将我们这些被俘人员集中用汽车运至集中营,当兵的分散插在国民党军队中,我和另一位落入虎口的同志放在厨房里,行军时两人抬一口大锅,吃饭在厨房内,没过几天,我俩均被下到连队班里,不发枪也不让站岗。

自从编入国民党军队那天起,我就想着要离开,如何离开有想法,但时机不成熟,不能轻举妄动。我已见到我们一些落入敌营的同志,逃出后被抓回,遭受到扁担痛打之苦,最后如何处置未见下文。也知那是“杀鸡给猴看”,不能视而不见。在国民党军队中,大约半个月时间,我大病一场,高烧不止,经治疗虽有好转,但身体虚弱。此时国民党部队行动,把我按病员随后勤乘船,从南湖运至宣城县水东镇附近高梅村,住下休养月余。在返回部队途中,机会终于来了:我趁前面人员走远,后面又无收容人员之际,偷偷溜入路边村庄,逃出了国民党部队……

成功逃脱

我逃脱国民党军队时,该地属宣城县,是国民党后防,时刻担心会发生意外,也想尽快离开,但身无分文,就在最困难时,得到几位好人的救助,让我终生难忘。

我逃出后遇到第一户好心人家,是住在公路边的一户人家,虽然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家人姓啥名谁。进屋时,主人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想借屋里换一下军装,主人满口答应。我就将军装脱下,换上便装。此时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主人又在锅里装了一碗饭要我吃下。临走时户主给我提供了扁担和绳索,帮我化妆像当地农夫一样,免得两手空空,让人怀疑我是游手好闲的人。就这样我又开始往前走,继续我的逃亡之路。

我遇到的第二户人家,姓陈,名字虽已记不清,但我清楚地记得是无为老乡。俗话说:“亲不亲故乡人。”晚上我跑到高梅村时,就直接找到了他家。当天晚上吃了晚饭,陈家主人给了我一条棉被,让我在另一屋打地铺睡下。陈家以种菜维持生活,我有时也帮着挖挖菜地。在此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让我至今难忘。当时,我腋窝生了一个疖子,肿痛难忍,陈家得知后,带我去水东镇私人诊所,免费给我开刀用药,约一星期后我得以痊愈。因为陈家人的帮助和诊所免费救治,才令我又度过一劫。病好后,从陈家人口中,我还得知了一个令我兴奋的消息,我们村里有一位我喊叔叔的周会才就在这附近的港口镇居住,我跟陈家告了别,又重新踏上逃亡的路。

在无为黑沙洲老家,周会才叔叔兄弟俩跟我们家是邻居,虽不是亲戚,但胜似亲戚。到了周家后,兄弟二人帮我筹划了逃亡计划。计划中,他们给我安排好了住宿,从当地乡政府帮我办了回家的通行证,给我筹集了路费,制定了详细的回家路线。正是因为这三户人家的鼎力帮助,使我度过了这20多天的艰难时光,接着三天走了三百余里,通过“顽、敌、伪”三个敌占区,顺利地回到家。

也是到了后来我才知道,“皖南事变”后,蒋介石发布命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针对这些,中国共产党进行回击, 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同志的亲笔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继续领导新四军坚持长江南北敌后抗日斗争。到了1941年3月,国民党当局兴建上饶集中营,囚禁了在皖南事变中被俘、被扣押的新四军将士和共产党员600多人。1942年6月17日下午,集中营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的领导人抓住时机,在武夷山市赤石举行暴动。全队80余人成功地脱狱。

国民党一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也不能忘记,我们在突围中最困难时,得到皖南人民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因为人民的救助,使我们能够突出重围,走出困境,到达安全的地方。

在船舶管理处工作

抗日战争结束后,党中央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达成停战协议。按照协议,新四军七师撤离皖江地区。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期间,皖江地区的木帆船几次承运军政人员大转移和利用木船身份,为解放区军民办了很多实事。在皖江地区撤退前几年,我在临江船舶管理总处工作两年多。在我的革命生涯中,我觉得这两年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

当时木帆船活动比较自由,解放区的船,也能去敌占区,长江、内河大小码头都可以停靠,船工登岸也很方便。我就利用这不受限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有益于解放区工作。主要是:安排干部在船上当工人,通过船到敌占区,秘密到联络点联系工作。再者,在船员中秘密发展党员。最后,固定专船专用。主要考虑皖江地区军政人员撤离后,长江仍要有联系点,因此决定在长江上保留一条船。

当时敌伪对我根据地在经济上实行封锁。为了加强防范,躲避敌占区关卡检查,在转运物资环节上,我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改造船舱,多次从苏北把食盐运进皖江解放区;二是躲开码头装船,利用晚上时间,突击分批采用肩挑人扛转运物资到运江中大船上,运至解放区。大力发展武装力量,巩固扩大根据地是当时党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就利用船舶管理对外扩招护航队名义,进行招兵。几年,各分处扩招上升到总处护航队员100余人。

为了把分散木帆船组织起来,方便统一管理,船舶管理处要求,凡有条件,将常停码头的船只,都要把“船业工业会”成立起来。成立船业工会是为了船民有说话的地方,因船业工会是船民自己推选产生出来的,能为船民说话办些实事,从此船民在社会上有了一席之地,改变以往船民有苦无处诉有话无处说的困境,从此船民维权渠道畅通无阻。其次,船业工会在公务用船轮流派出、合理负担,做出了一定的作用。当时解放区和游击区,公务往返大江南北等,交通运输工具唯一可靠能够指挥的,只有木帆船,有时因赶任务,只要抓到船就开,造成船民负担苦乐不均。最后,工会也起到了互相帮助的作用。船在江、湖、河中航行,发生意外也是难免的,受灾之后开展互相帮助也是解决问题较好的办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殷艳萍]

标签:皖南事变 黑沙洲 1941年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