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清代名臣杨汝榖墓多次被盗 人大博士建议抓紧保护


来源:安徽网

清代名臣杨汝榖,曾是怀宁县封建时代官阶最高者,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由于杨汝榖墓疑被盗墓贼使用炸药毁坏,人民大学博士张全海为此建议安庆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抓紧保护。

原标题:清代名臣杨汝榖墓多次被盗 人大博士建议抓紧保护

QQ图片20150219120920

QQ图片20150219120926

清代名臣杨汝榖,曾是怀宁县封建时代官阶最高者,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博士张全海趁春节回乡,探访杨汝榖夫妇合葬墓时发现,墓葬全景形制少见,墓碑文字都是张廷玉题写。随行的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健初表示,杨汝榖墓本该成为安庆地方文史浓墨一笔,为此发出“文物部门又一处考察遗漏”的感慨。

由于杨汝榖墓疑被盗墓贼使用炸药毁坏,人民大学博士张全海为此建议安庆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抓紧保护。

清代名臣杨汝榖晚年居于怀宁

杨汝榖((1665~1740),字令贻,号石湖,怀宁县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杨汝榖中进士,授浙江浦江知县,后来因政绩突出任京官。

中国封建社会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左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

杨汝榖曾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很大,责任也不小。

史料记载,在“康雍乾盛世”被几代皇帝赏识和公开表扬,杨汝榖这个人可不简单。他差不多被皇帝树立为大臣的楷模,好官的典型。在清朝“名臣”中,其形象挺光辉的。

乾隆三年(1738年),杨汝榖以年老为由多次申请退休,最后得到了批准。他在离开京城前,乾隆皇帝召见了他,赐了一副亲笔书写的楹联和一顶红绒结顶的帽子。

杨汝榖回到老家怀宁后,入住于安庆天台里。杨汝榖晚年家境不太好,等他去世后,儿孙们的日子就过得更是艰难,为了吃饭活命,甚至决定将房子卖掉。就在这时,太平军攻陷了安庆城,杨家人逃难去了他乡,房子落入太平军手中,成为办公用房。

咸丰十一年(1861年)八月初,湘军“克复安徽省城”,杨家的房子转而成为湘军的粮台(清代行军时沿途所设经理军粮的机构)。到同治三年(1864年),天台里9号终于有了新主人,他就是赵朴初的高祖赵(状元赵文楷第四子)。

杨汝榖夫妇墓形制极为罕见

杨汝榖曾与张廷玉同朝为官,当年政坛上两位同乡一次联手———即由张廷玉题额、左都御史杨汝谷撰文的《天坛进贡东岳散司白纸簿籍老会》碑在京城造成了不小影响。

乾隆五年(1740年),杨汝榖在自家老屋去世,享年76岁。赐祭葬在石门湖纱帽山),谥“勤恪”。

杨汝榖墓地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村石门湖畔狮子口大桥左侧的纱帽山之巅,为夫妇合葬墓(杨汝榖夫人姓刘)。

为夫妇合葬墓,海拔400米,有墓圹、墓碑(无字),正前墓圹石上浮雕舞鹤。距墓2米处立方形华表1对,高近2米,宽0.3米,左侧碑文:故光禄大夫予告都察院掌院左都都御史加之三级湓勤恪杨公漳汝谷大人之墓;右侧碑文:故诰封一品夫人杨母刘太夫人之墓。两碑均同样署:“经廷讲官太得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三等伯加十级张廷玉顿首拜题。”时间两碑均署“大清乾隆十一年岁次丙寅孟春月丁丑吉旦”(即1747年)。两碑同署其两孙、曾孙、玄孙名。

2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张全海回乡探访杨汝榖夫妇合塟墓全景时发现,大边是刘夫人墓碑,小边是杨汝榖墓碑,两块方柱形墓碑相距约12米。“这种形制极为罕见!”

     疑被盗墓贼使用炸药毁坏

海拔400米纱帽山,自半山腰开始杂树丛生。2月13日上午,张全海博士之所以顺利找到杨汝榖墓得益于山口乡百子村主任刘海源及一位戴姓老人当向导。

70多岁的戴某说,30年前曾到过纱帽山顶,也拜谒过杨汝榖墓。令戴某意想不到的是,如今杨汝榖墓竟惨遭破坏,墓洞可见棺材板了。

“ 杨汝榖墓之所以被破坏,应该与盗墓贼有关。”张全海博士说,杨汝榖墓其实使用了糯米浆拌黄土,十分坚固,盗墓贼可能使用炸药,才将杨汝榖墓毁坏,至于何时被炸坏,有待考证。

据张全海博士介绍,纱帽山海拔达400米,当年杨汝榖夫妇棺材运至山顶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石刻墓碑等运至山上。

据张全海博士考证,杨汝榖后代有不少名人,其中杨绍曾后来改名杨石先,就是南开大学的老校长。

对于杨汝榖虽有记载,为何没有被更多人知晓,张全海博士表示,主要是杨汝榖一生低调,所以没被广泛关注。

近日,陪同张全海博士探访杨汝榖墓的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健初在微博上表示,杨汝榖安庆地方文史浓墨一笔,而基墓地没被列为文物保护,该是文物部门又一处考察遗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邵婧]

标签:杨汝榖 盗墓 名臣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