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淮南89岁抗战老兵何义群:年轻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来源:淮河早报

在进行群众工作时,何义群他们都会让老百姓将家中的粮食事先藏进深山,平日里会专门安排人在村口放哨,鬼子来时及时通知大家撤离。不久,躲在草垛中的何义群便听到了砸仓门及鬼子纷乱的脚步声,她躲在草垛中大气都不敢出。

原标题:淮南89岁抗战老兵何义群:年轻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图一:何义群近照

图二:年轻时的何义群

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命的消逝每天都在上演。面对日寇的枪炮和尖刀,有一群人却迎险而上,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为赶走侵略者而持续奋战。“能活下来,很不容易的。”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之一,如今已89岁的抗战老兵何义群时常念叨着这样一句话。

16岁参加革命进行群众工作

1926年,何义群出生于无为县一个地主家庭。当时,家里有人抽大烟,祖上留下的大片土地很快被变卖得所剩无几,在她孩童时代,家庭已经逐渐没落。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随后宣布重建军部,统一编成了七个主力师。活动于皖江地区(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纵队等部队,组成了新四军第七师。

新四军第七师在皖江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1942年4月,虽然遭到家人反对,但时年16岁的何义群还是毅然加入新四军第七师。她被分配进行群众工作,参与了农会、青救会、妇抗会等工作,期间担任过无为县6个村庄的妇抗会负责人。

参加群众工作,除了要宣传抗战知识,对百姓在敌人侵扰时的撤退和隐蔽行动进行演练,还要组织群众积极支援部队,“我们当时组织妇女给部队做鞋子,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人家每家做一双,条件差一些的人家就两家在一起做一双。”

地下交通站与敌周旋

1944年,何义群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同年,何义群被调到新四军在无为县设立的一处地下军事交通站工作,交通站主要承担输送人员和情报任务,她的工作则是负责交通站人员的吃喝以及招揽抬伤员的民夫。

“当时经常需要转移急需治疗的伤员,因为七师条件差,医药供应不上,很多伤员不及时转移手术就可能导致残疾”,回忆起当时的景象,何义群非常感慨,“我们也没有条件来为伤员增加营养,伤员只能和大家一起吃米饭和青菜。”

由于日伪军的封锁,相较于伙食,交通站更麻烦的工作则是将人员安全送出去。当时,当地有一个叫“三番”的帮会,门徒数百人,其中不少安插在伪军和国民党军队内,甚至有人担当重要职务。交通站的工作人员便暗地里买通了“三番”头子,通过后者再买通伪军头目,最终打通了关节,“每次要送人出去,我们就白天去打点,探听到晚上几点钟、谁站岗,从而安全将人送出封锁线。”

交通站输送情报同样也会面临很多危险。何义群记得,当时情报都是写在小刀烟的烟纸上,纸片很小,送情报的人员一旦被敌人截住,都会想尽办法将纸片吞进肚子、销毁证据。

1945年,抗战胜利后,何义群跟随部队北上参加了解放战争。

日寇眼皮下藏身谷仓两天一夜

虽然何义群的工作并非在前线拼杀,但也会时常面临危险,她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在日军的搜查中她在草垛中藏身两天一夜。

在进行群众工作时,何义群他们都会让老百姓将家中的粮食事先藏进深山,平日里会专门安排人在村口放哨,鬼子来时及时通知大家撤离。1943年的一天,鬼子再次侵袭村庄,大部分村民都及时完成撤离,何义群在挨家挨户通知撤离时,突然间发现鬼子已经进村,堵住了她自己撤离的路线……

情况紧急,何义群只好在村中寻找能隐蔽的地方,在她来到一户没来得及撤离的老大爷家时,老人马上将她引到了粮仓的位置,让她爬进仓顶的草垛中,再用稻草将她掩盖严实。不久,躲在草垛中的何义群便听到了砸仓门及鬼子纷乱的脚步声,她躲在草垛中大气都不敢出。

“姑娘,你下来吧,鬼子走了。”藏身草垛的何义群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到了老大爷的呼唤,她从草垛里爬出,才知道这已经过了两天一夜。

“那时候能活下来,很不容易的。”何义群时常以抗战时的经历来告诫后辈,让他们牢记那段历史,不忘国耻,同时她还将子孙送进了部队。

何义群的大外孙是公安部消防局的一名校官,每次放假都会回淮南来看望她,而每一次见到外孙,她都要嘱咐一番:“在部队里不能贪,要为国家尽力,想吃什么就回家来,我来给你做。”

人物简介

何义群,女,1926年生,安徽省无为县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农会、青救会、妇抗会等群众工作,并在地下军事交通站工作。解放后,一直在淮南法院工作。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宋吾能]

标签:何义群 抗战老兵 新四军第七师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