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从“百强榜”看皖企成长性 持续发展壮大路在哪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从“百强榜”看皖企成长性 持续发展壮大路在哪 9月6日,2015安徽企业百强与民营企业百强同时揭晓。 百强上榜企业,强在哪 数千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娴熟地操作,一道工序完成自动进入下一道。

原标题:从“百强榜”看皖企成长性 持续发展壮大路在哪

9月6日,2015安徽企业百强与民营企业百强同时揭晓。后附详细榜单

百强上榜企业,强在哪

数千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娴熟地操作,一道工序完成自动进入下一道。位于合肥经开区的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一派繁忙景象,生产线终端,一台台包装完成的笔记本电脑整装待发,销往世界各地。该公司2011年进入合肥、2012年12月投产,目前年产笔记本电脑达2000万台,占联想集团总份额的50%、世界同类产品的20%,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433亿元。今年,联宝科技第一次申报安徽百强企业就居于第八位。

“今年皖企百强榜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结构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高新技术、生产性服务业、文化行业等一批企业活力四射,形成对传统企业的赶超之势。 ”安徽省企业联合会会长周本立说,回望历年安徽百强,无论是老企业的韧性坚守,还是新企业的茁壮成长,都走着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的路子,非此,没有它途。

新常态下,投资增速持续回落,新的增长动力不足,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大,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无论是皖企百强还是民企百强,均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实现了总体稳步发展,来之不易。

“民企百强规模继续增大的同时,经营效益更是稳中向好,劳动效率逐年提高。 ”省工商联副主席耿学梅介绍,此次民企营收百强净利润总额达218.04亿元,户均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营收净利率由上年的4.66%提升至5.11%;营收百强的员工实现人均营业收入157.54万元,比上年高出18.33万元,近3年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员工实现人均净利润8.05万元,比上年高出1.57万元,近3年都呈增长趋势。

对比全国榜单,弱在哪

传统的水泥生产,一般能耗高、污染重。海螺集团摒弃传统立窑生产工艺,采用世界先进的窑外分解干法生产技术,从单纯生产高标号水泥到同时副产余热发电,成为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业的摇篮、水泥余热发电的诞生地。今天的海螺,不仅产量高、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而且能耗低,污染排放达到或优于国家控制标准。企业在此次安徽百强企业中的位次,也由2008年的第4位跃居第2位,成为我省第二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

“安徽百强企业中,传统产业居多。长期粗放经营,加之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如不转变增长方式,就会走进死胡同。反之,觉悟早、转变快的企业,才可能走出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周本立说。

8月2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1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12家皖企跻身其中。近年来,我省入选企业数一直稳定在12家左右。 “与一些发达省份相比,无论从企业规模、数量还是品牌影响力上,我省企业尚存在不小的上升空间。 ”省企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为236.1亿元,榜首企业营业收入为2.89万亿元;我省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入围门槛为31.66亿元,榜首企业营业收入为1363亿元。 “差距显而易见,对此应有清醒认识。 ”

近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体量,差距依然明显。在8月下旬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我省仅有3家企业登榜,而浙江有138家、江苏有91家。

“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空间。 ”耿学梅说,今年入围省民营企业营收百强的企业分布在8个行业,其中制造业67家,实现营收总额2956.36亿元,占比69.33%。从营收百强的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1家,第二产业81家,第三产业18家。其中第二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3413.42亿元,占比80.04%,第三产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额789.23亿元,占比18.51%。 “这也从侧面说明,民营经济结构调整有待进一步优化。 ”

持续发展壮大,路在哪

“做中国最好的刃模具企业。 ”这是位于当涂县博望镇的恒利达机械刀片有限公司提出的响亮口号。该公司在机械刀片领域精耕细作,加强科技创新,如今每年生产3000多种200万片机械刀片,广泛运用于冶金、化工、造纸、食品等行业和领域,远销欧美等地。凭借“专、精、特、新”内功,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利用小刀片闯出了大市场。在6日召开的省民企百强发布会上,该企业还被授予省工商联科技进步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和新赛场。 “民营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确定创新突破口,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徐发成认为,广大民企要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将技术创新、信息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为企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新竞争优势和更大的商业价值。

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省企业“走出去”发展迎来更多机遇。资金、技术、品牌、产能和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较高水平的走出去。安徽外经建设集团自1992年成立以来,利用实施援外项目形成的优势,加大对非洲投资力度,先后在近20个非洲国家成立“华安国际建设贸易有限公司”,在当地开展国际工程承包、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连锁超市、国际教育等业务,已成皖企“走出去”的领跑者。

“我省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看,自发、零散的走出去仍较突出,总体水平不高。 ”省企联副会长任兆祥说,不同所有制的皖企要善于强强联合,并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可以发挥出“1+1>2”的效应。

“新常态、新挑战把百强企业推向盘整期。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不动摇,以更积极的姿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更有力的行动参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国际产能合作,我省百强企业和民企百强就一定会展示出新面貌,攀升到新台阶。 ”省经信委负责人说。

【经济快评】

找出差距奋力赶超

刚刚出炉的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榜,再次展示了安徽民企精英的强壮肌肉。营收百强入围门槛继续提高,营收总额持续放大,利润率稳步上升,劳动效率逐年提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新晋百强企业能够取得如此战绩,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

百强榜既是晒成绩,也是亮家底,企业的得失损益用数字说话,优劣长短一览无余。但也应该看到,相关评价标准偏重于强调营收、纳税等规模性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规模大,并不代表实力强、竞争力强。要做到既大又强,不仅要有规模做支撑,更要有实力做基础。从历届民企百强的纵向比较来看,我们既看到了民企百强步履铿锵、稳中向好的“强”的一面,也看到企业获利能力下降、研发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均衡等“弱”的一面仍然存在。

横向看,我们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以邻省江苏为例,今年江苏百强民企营收入围门槛为91.8亿元,营收总额27338亿元,年营收超百亿元的民营企业有96家。而我省百强民企入围门槛为15.25亿元,营收总额为4264.48亿元,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只有5家,过半企业营收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除了量上的差距外,皖企在品牌认可度、技术创新能力、生产研发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同样不容忽视。

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只有在差距中找准自我定位,看清发展目标,才能有更大作为。广大民营企业应该发扬精耕细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提高员工技能和工作效率、以及向上下游产业链适度延伸等各种途径,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应该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品牌培育。从技术、质量、品种、服务等多角度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加强自主品牌宣传和营销,创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著名品牌。

知差距然后奋起直追。探讨民企百强的“强”与“弱”,既有助于树立强者的标杆,又有助于找出差距,使强者恒强,弱者变强。

附:2015安徽企业100强暨制造业企业50强服务业企业50强名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詹厚坤]

标签:百强榜 路在哪 皖企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