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安徽幸存者讲述:撤离南京后回合肥打鬼子


来源:新安晚报

关于南京大屠杀,有一场战役绕不开,那就是南京保卫战。这场战役失败后,日军占领南京。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梁墩村百岁老人黄镇东就见证了那场战役。

原标题:老兵撤离南京,回合肥打鬼子

城破之前护送唐生智、宋希濂等人撤退,后婉拒挽留回到家乡

关于南京大屠杀,有一场战役绕不开,那就是南京保卫战。这场战役失败后,日军占领南京。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梁墩村百岁老人黄镇东就见证了那场战役。

突袭日军营地

见到黄镇东老人时,他正靠在床上看电视。因为2008年摔伤,他已经卧床6年。

谈起南京保卫战,黄镇东突然直起身体,梗着脖子,声音响亮而有力。“讲这个就惨了,我们从淞沪战役退下来到南京的有18个人,不是班长也是上等兵,结果死的死,散的散。”

黄镇东的小儿子黄先奎说,每次讲到日本人,父亲都会情绪激动地说:“我几次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有刻骨的仇恨。”

77年前,在肥西梁墩村做石匠的黄镇东报考了当时的合肥林校。学习一学期后,抗战爆发,他投笔从戎,跟随蔡炳炎将军奔赴淞沪战场,被选入一个由35名官兵组成的敢死队,担任其中一个组的组长,突袭日军驻扎在月浦的营地。

由于月浦偷袭战的成功,黄镇东所在的部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当时上海的报纸刊载了这一消息。现在,老人的手腕部还有拼刺刀留下的伤痕。

护送司令撤退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日军决心进攻南京。黄镇东向师长汇报,“要走,不走不行。”于是,他带着手下的18名士兵,一路顺着苏州、镇江撤退至南京。“我们誓死与南京共存亡。”黄镇东说。

到达南京后,黄镇东被宋希濂担任师长的78军36师收容,成为该师警卫连的一名中尉排长。在南京城破前夕,身为宋希濂警卫员的他接到了命令,护送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36师师长宋希濂等高级将领撤退。黄镇东告诉记者,当时长江上一条船都没有,还是宋希濂从郑州带了两条铁壳船,加在一起只能坐百余人。

老人回忆,临上船时,宋希濂还悲怆地说:“南京守不住了。”

回合肥打鬼子

黄镇东说,船行至长江中间,飞机还在轰炸,到浦口岸上,唐生智被接到石家庄。宋希濂对黄镇东说,你没有落脚的地方,就跟我干吧。黄镇东谢绝了宋的挽留,只想回家乡合肥打鬼子,宋也没有勉强。

于是,黄镇东顺着长江撤退至芜湖,爬车子回到合肥。在合肥重新加入部队,并参加了大蜀山保卫战。战斗结束后,他跟随部队撤退至当时的合肥县政府所在地西高刘镇,被选送至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十六期学习。

抗战结束后黄镇东解甲归田,回到老家成为一名普通农民。

父亲晚年才提起那段日子

记者辗转得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焦鸿昌曾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住过,当记者联系到主治医生时,却得知老人今年6月病逝了。

据焦鸿昌的儿子焦平介绍,1937年,焦鸿昌在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念书,大屠杀发生时想逃也无路可走。有一天晚上,他趁着夜色逃到江边,到处都是中国老百姓的尸体。一个好心的渔民用一个小筏子把他带离南京城。

“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一个孩子,回到芜湖后父亲得知,爷爷奶奶逃出来以后在战火中离世了。”焦平说,有家不能回,父亲又逃到乡下亲戚家,最后靠着堂姐给的两块银元在大别山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

焦平说,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时,还给父亲发了邀请函。

“我眼中的父亲,言语不多,对生活没有过多要求,喜欢走路。”焦平说,父亲70多岁还担任了合肥市中山业余学校的校长,设有电大、职工中专、自费高中、高考补习,是一个综合类补习学校,有好几千学生。直到89岁出了车祸,才正式退休。

“我父亲一直不愿意谈这个(南京大屠杀),直到老了以后才跟我们谈起。他心里恨日本兵恨得咬牙切齿。经历过那场灾难,他特别珍视和平,所以给我起名焦平。”焦平说,设立国家公祭日特别好,世世代代都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回忆往昔,黄镇东老人神情激动。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邵婧]

标签:南京大屠杀 南京 合肥 老兵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