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合肥市青年公益创业论坛圆桌会议实录 公益事业如何发展


来源:凤凰安徽

面对面访谈环节,嘉宾智慧交锋 主持人: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进双创的背景下,公益创业如何抓住政策机遇,或者说政府如何在公益创业方面实现自己的准确定位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湖南大学工

面对面访谈环节,嘉宾智慧交锋

主持人: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进双创的背景下,公益创业如何抓住政策机遇,或者说政府如何在公益创业方面实现自己的准确定位呢?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接下来让我们有请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汪忠先生、芒果基金李强先生、中国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先生,上台与我们共同探讨政府如何扶持发展公益事业这一话题。

(嘉宾就坐)       

主持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政府如何扶持发展公益事业的话题,首先我想问一下李家华院长,我们国内创业的都是80后、90后比较居多,目前就业环境比较严峻,更多的人选择创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创业,政府应该做的工作是如何指导这些人选择正确的创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李家华: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他读完大学去就业,其实我经常说走进大学的路等于走出大学,就要获得职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我研究了一个人的生涯发展,使他创造价值是三个东西,一是健康,能够健康的活着;二是家庭,能够未来经营的幸福家庭;三是能够创造社会价值,就是要通过一个职业,把职业变成事业,这点很重要。一个人要创造社会价值,要找到工作,找工作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被人聘用,没人聘用我,那我怎么办?所以在前面加一个UN,就是失业了,接下来为了活下去,就把UN去掉,变成自我聘用,自我聘用就是创业。我认为创业是更高程度的就业,理论上来说,人做职业的是以生存为目标,但是假如说一个人创业的时候就在经营一份事业,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想借助一个理念,人可以被人聘用,也可以自我聘用,人可以通过学业到职业,也可以从学业直接跨入事业。   

我想从政府来说,怎么样去鼓励年轻人创业,有两个纬度:一是创业是关系着整个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我们中国是属于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制造很长时间意味着地低端产品。我们中国的产业未来能不能中国设计,变成中国的高端,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创新、创业,所以创业会给民族产业的产业升级怎么到一个创业型战略,这是从国家认识的角度。   

二是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是我们长期困扰的问题。因此怎么进行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家知道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条,从2016年我们将会清理很多的僵尸企业,很多企业不创造利润,很困难,像这种情况下,就要忍痛割爱。这个时候就会面临很多的就业岗位,全世界的工业发展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真正创造就业岗位的不是大企业,大企业是高度的自动化,真正创造岗位是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

我们中国一个年轻人大学生去创业,第一是给自己解决工作岗位,第二想做好、做大他要聘人,所以创业的一支团队,这是为他人也创造了工作岗位,创业可以带来就业,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现在培养的大学生,不仅是岗位的占有者,并且是新的岗位的创造者,所以我想把这些理念给大学生,政府去宣传,再配上我们鼓励创业扶持政策,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教育和引导。   

主持人:应该先从学校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才行?       

李家华:真正的创业需要几个要素,刚才我们汪教授说到创业是生态系统,一个是内系统,一个是外系统,我们要进行两个系统的优化。   

第一点,作为大学生来说,要做自己内在系统的优化,价值观、兴趣和能力,这三个纬度来改变自己对创业的认知;第二有三个环节,一是价值,我们说一个大学生创业,谁是第一个反对者,一定是父母;二是学校,学校是获取新知;三是社会要来共同的营造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最大的测量点是对时代的容忍,因为创业是试错的过程。       

主持人:感谢李老师,我想问一下汪忠老师,当时创滴水恩的计划非常成功,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就这样的项目,您觉得在政府扶持公益创业中,它的定位是什么?它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汪忠:我刚才说的公益创业的第一,个人、组织,公共部门也存在公益创业,政府本来就是公益创业的主体之一,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制度、新的方法,提供制度保障和安全保障,我们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安徽,安徽的小岗村农民按红手印进行相关的新制度的变化,我认为就是公益创业,政府把它扶持、推广和创造的,最后遍布全中国。

所以政府在公益创业,我觉得第一本身就是公益创业的主题,所以这次合肥市共青团这些政府部门本身就是公益创业的主体,中国进行倡导、扶持的,特别是中国现在很多的公益组织相对比较弱小,李强老师就知道,在四川地震的时候,一下子社会捐了上百亿的钱,没有一个单一的公益组织可以完成这个职能,政府的倡导下可以得到更大效用的发挥,我简单的说一下。       

主持人:您当时创业成功,你这边有什么样的经验给我们正在创业的人提供一下吗?

汪忠:唯一的经验就是现在越来越推崇我们的老乡陶行知说的话“行在之前,生活之教育”,想再多都没用,做的过程中去改进和完善,想的再多都没有用,贵在行动。我的感受是这样。

主持人:您是安徽人,有没有想过在安徽创业什么样的公益项目呢,或者是去扶持指导一下呢?       

汪忠:我是安徽人,因为李校长他老家也是安徽人。

李家华:对,我也是安徽人,是安徽霍邱的。

汪忠:对家乡的情怀,对故乡的情怀是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我非常期待有机会和合肥市共青团,和相关的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为中国的公益创业事业能够尽一定微薄之力

李家华:说到老乡,我就提一点建议,中国创业的发展大家称为第四个阶段,第四次创业浪潮,我们中国的第一次创业浪潮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第二波是机会型创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有很多公务员、科学工作者下海,像柳传志这样的;第三波模仿型创业,主要是海归,像张朝阳等等这些人,第四波是叫创意型创业,这一波主体是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因此,这一波的创业有不同的特点,它不是模仿,也不是生存,它有很多的特征,就是人们公益价值的增长,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所以这样带来很好的机会。

我觉得安徽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历史上有徽商,徽派文化是很有底蕴的,讲到文人都会提到安徽这个地方出文人,因此在社会创业的领域,我们认为它是商业的创业,八十年代兴起的叫公益创业,这个好处是什么?直接切入到社会的问题解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我们的安徽合肥,今天有了好的起点,我们直接跑1000米,不是跳高跳1.5米,跳1.8,以社会创立引领年轻人创意,就会实现两个价值的增长,一是社会公益价值持续增长,一是社会商业价值的持续增长,汪老师是很好的践行者,我也是这方面的推动者,我们愿意共同跟基金会、团组织携起手来,希望下一轮可以推动一件事情,从研究的角度,有一个叫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下一步搞一个合肥市也好、安徽省也好,把这个青年公益创业报告在全国打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邵婧]

标签:公益创业 事业 合肥市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