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援助非洲:中国如何不再出力不讨好?


来源:凤凰大学问

2015年3月8日下午,安平基金会、蓟门决策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援助非洲新思路:民间对民间”的沙龙活动,凤凰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发表活动研讨内容。此次活动发表了相关倡议,希望改变中国传统的政府对政府的

2015年3月8日下午,安平基金会、蓟门决策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援助非洲新思路:民间对民间”的沙龙活动,凤凰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发表活动研讨内容。此次活动发表了相关倡议,希望改变中国传统的政府对政府的援助模式,促进民间渗透式交往,消除中非之间的误会,让善意得到传达,改变中国的国际形象。

主持人:中国对外援助引发国际质疑

中国1956年开始援助非洲,先是援建坦赞铁路,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41个人的医疗队,1995年向苏丹提供优惠的石油开发合作,从2000年开始,中非合作论坛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办了五届,为南南合作奠定了基础,60多年的努力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主要是非洲国家投了支持票,毛主席说,是非洲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

2010-2012年中国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个国家,非洲51个国家,大洋洲9个国家,拉美19个国家,欧洲12个国家,此外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援助。在援助对象国中,不发达国家占52%。44%的援助用来建设经济基础设施,27.6%建设社会公共基础设施。

对外援助目前遇到一些问题,国际社会对中国进行质疑,第一个说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影响越来越大,肯定有人感到不适应,第二个认为中国在搞新的殖民主义,那么也有人提出中国责任论,中国应当进行大国外交,应当承担国际责任。

关于对外援助,国内民众不理解,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应该专注自己的建设,不应该花钱买面子。然后是对外援助工作缺乏完整理论指导,第四个援助没有纳入法制化,第五个民间团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困境,一方面是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好像今天涨工资一样,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对中国援助非洲非议不断。另外援助非洲的模式和竞争在加剧,而民间团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建议是一要注重规划,第二要创新制度,第三要多方借力,第四要稳妥推进,第五加强民间外交,我们通过民间组织或者个人广泛交流向世界各国传递友谊。日本请我们到日本去,因为我们粉丝多,我发了几条,其中有一条发了100多万的点击量。

韩方明:消除中非误解需要加强民间交往

非洲很远距离很近,我们心理的距离能够近一点,这是我们这次开这个论坛的目的。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的时候,提出了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意味着中非关系更近一步,中非之间是相互依存,不离不弃的亲密伙伴。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相信中非之间的双赢共识越来越多,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这样好的故事。

非洲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援助,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在座的各位专家,比如说我们的李大使他们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我想结合本次论坛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谈谈中非民间友好。对于中国援助非洲我注意到,有一些网民是有疑问的,疑问也是正常的,多一点批评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可以见到民间的信息沟通、观点沟通并不是很到位,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还都在学习。

我想说的是,过去援助非洲有过去的逻辑,今天援助非洲也有今天的逻辑,中国援助非洲是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国家发展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国际,要有胸怀,有智慧。世界在变,非洲也在变,中非关系的内涵与形式也在变,但是中非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变,从政治上讲,非洲仍然是中国全球外交的重点,非洲仍是中国在国际政治上的重要呼应方。

从经济上看,中非经贸往来不仅造福非洲人民也促进了中国经济对外发展,全面发展,让中国经济发展有了更多的空间。但中非之间仍然有误解,这就需要民间组织之间加强合作,需要公共外交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非公共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企业家大会、中非智库论坛、中非民间论坛、中非青年领袖等论坛相继成立。中非民间往来的活跃程度前所未有,这都说明基于公共外交的民间组织的友好往来,是受欢迎的,也是必要的。

中非合作方面应当加强民意沟通,民间友好,提升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中国企业迈向非洲的步伐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但是步子迈得大,思想跟不上有可能问题也出得多,比如一些企业不了解所在国风土人情,不善与当地的媒体打交道,不善与当地民众沟通,不善于管理当地的工人,出现了一些误解以及问题。一些企业吃了亏就要补课,补公共外交的课,公共外交不是说懂当地语言的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与民间打交道,就是要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反过来才能让非洲民间了解我方,理解我方,支持我方。

[责任编辑:陶金]

标签:非洲 援助 民间组织 NGO 大国

人参与 评论

一周要闻

0
分享到: